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我们在朋友圈刷到“探险邮轮”“极地航行”“大航海主题”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欧美品牌的船、欧美探险队的讲解、欧美游客的视角。
可其实,世界那么大,我们完全该有——也终于拥有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探险邮轮故事。
2026年4月12日至4月30日,66°探险邮轮将载着我们中国游客,从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扬帆,沿着大航海时代的经典航路,一路北上,穿越佛得角与加那利群岛的火山群岛,掠过摩洛哥海岸,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抵达葡萄牙里斯本。
这不仅是一段19天的大西洋航程,更是一场用中文视角重读世界史、用中国人的脚步丈量大航海时代的远行。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一条“中国人自己的探险航线”?
“探险”这两个字,从来不只属于某一种语言、某一种肤色。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上关于大航海时代的叙述,更多是站在欧洲中心的角度书写:谁从这里出发,发现了哪里的“新大陆”,建立了怎样的海上 帝国。
我们中国人看世界,其实有自己独特的关切与好奇:
- 郑和下西洋与大航海时代究竟是怎样交错、平行甚至错失的?
- 当西非成为奴隶贸易与香料、金银流动的枢纽时,东方又在发生什么?
- 这些海岸线上的城市,如何一步步被卷入全球化的早期浪潮?
66度探险邮轮这条“重走大航海时代”的大西洋航线,由中国团队以中国旅客的视角来规划叙事、设计节奏:
我们关心的不只是“去打卡了几个国家、几个世界遗产”,而是希望在19天里,让您真正听懂这些港口与大航海时代之间的关系,把课本上的世界史,在甲板上、在火山岛、在古老市集中,一段一段地“活过来”。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探险邮轮”的意义:
不是换一艘船出去看看,而是换一种叙事方式去理解世界。
二、一条从西非到欧洲的“历史曲线”
这条航线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零散的“多国连线”,而是一条完整的“历史曲线”。
- 起点:达喀尔——非洲与大西洋相遇的城市,你会在这里看到斑斓色彩、市集烟火,也会站在戈雷岛的鹅卵石路上,直面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沉重记忆。
- 中段:佛得角与加那利群岛——这些火山岛屿,曾是当年远洋船队补给淡水、休整船员的关键驿站。
- 转折:摩洛哥海岸与马拉喀什——沙漠之门、香料与驼队,东西方商路在这里交织。
- 终章:直布罗陀与里斯本——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汇点,和大航海时代欧洲海权扩张的起点。
每一个港口都不是“顺便停一停”,而是一块历史拼图。
当你在甲板上目送港口灯火渐行渐远时,你会发现,这条线的真正价值在于:
它帮你把一整段碎片化的世界史,用大西洋这条蓝色丝带串成了一个完整故事。
三、从达喀尔起锚:站在世界史的“分岔路口”
行程的第一站,是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
66度为你安排了抵达后的酒店住宿与机场接驳,给身体一个缓冲时差与气候的时间,也让你有机会用自己的节奏走进这座城市——看看街头的壁画、色彩艳丽的集市,感受非洲阳光下跃动的生活气息。
第二天,你会登上前往戈雷岛的小船。
这座如今看起来宁静、漂亮的小岛,曾经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重要节点之一。
淡彩的房屋、静谧的庭院,与那些沉重的故事形成强烈对比。当你站在大西洋边,海风拍打礁石,很难不去想:
在同一片海风下,有人带着关乎命运的恐惧离岸,有人则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启航。
回到达喀尔本岛,非洲复兴纪念碑高高耸立,象征着这块大陆新的自我认知与未来愿景。
从一开始,这段航程就不是“轻松度假”的单线叙事,而是既有阳光与音乐,也有记忆与反思。
四、佛得角三岛:火山、盐湖与航海遗痕
接下来的几天,你会在佛得角的三个岛屿之间穿梭:普拉亚、圣维森特、萨尔。
在普拉亚,你会走进被列为世界遗产的旧城 Cidade Velha,登上圣菲利佩要塞,遥想当年那些停靠在此、准备横渡大西洋的船只;
在圣维森特岛明德卢,你会发现这座昔日中转港口仍保留着浓郁的航海气息,从山顶观景台俯瞰城市与港湾,仿佛能看到一艘艘帆船的剪影;
在萨尔岛,火山地貌与碧蓝海水相遇,蓝眼洞的清澈、水盐火山口的奇妙浮力、鲨鱼湾的野性生态,让你直观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对中国游客而言,佛得角的名字,可能在地图上都不算熟悉。
但正是这些“陌生的名词”,曾在大航海时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你将亲眼看到,那些历史书上看似遥远的航线,是如何扎根在一座座具体的岛屿之上的。
五、海上巡游日:在甲板上“上世界史课”
66度的行程安排中,特别保留了几天完整的“海上巡游日”。
有人可能会问:“连续在海上,会不会无聊?”——
事实上,对于真正喜欢探险与学习的人来说,这几天往往是航程的精华之一。
你可以:
- 在观景甲板上,看大西洋的日出、云层、风向、浪型,感受远离陆地后的辽阔静谧;
- 参加关于大航海时代、自然历史、摄影技巧的讲座,从宏观地理到微观生态,把眼前的每一片海浪都看成知识的一部分;
- 在休息廊里翻看资料、整理照片、和同行伙伴交流感受,用中文讨论刚刚在港口看到的那些风景背后的故事。
纸上的世界史,与脚下的这片海,就是这样重叠的。
六、加那利群岛:火山群岛上的世界遗产与诗意生活
如果说佛得角带着几分粗犷与原始,那么加那利群岛的几座岛屿,则像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共同雕刻出的“地理博物馆”。
- 在拉戈梅拉岛,加拉霍艾国家公园会让你走进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的森林,那是一种近乎“时间停驻”的宁静。
- 在大加那利岛,你会走进哥伦布曾停留的老城区,参观他的故居,从一个航海家的视角重新理解这座港口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 在富埃特文图拉,金色沙丘一路铺向海天交接线,仿佛沙漠伸手触摸大西洋。
- 在兰萨罗特,蒂曼法亚国家公园的火山地貌足以让你怀疑自己登陆了某颗外星星球,拉赫里亚的葡萄园,则用顽强的绿色告诉你:人类的智慧,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开花结果。
对于中国旅客来说,加那利群岛早已是“资深玩家”口中的宝藏目的地。
而在这条航线上,它不只是“度假海岛”,而是串联东西航路、承接火山地貌与人类文明的一座座“海上驿站”。
七、摩洛哥三城:从海风到香料,从港口到麦地那
离开群岛,你将沿着非洲北岸,一路靠岸三座摩洛哥城市:阿加迪尔、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
在阿加迪尔,你会登上卡斯巴堡垒俯瞰大西洋与苏斯河谷,在热闹的哈德市集里,与香料、陶器、织物打个照面,感受那些与海上贸易相连的日常。
在萨菲登陆后,你将乘车前往“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库图比亚清真寺的宣礼塔、巴希亚皇宫与巴迪皇宫的雕花与庭院、本·优素福神学院的静谧回廊,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与学术声望。
麦地那老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德吉玛广场的鼓点、叫卖声与炊烟,则把“千夜一夜”的想象具象成街头的生活。
在卡萨布兰卡,你会看到宏伟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伫立在大洋之畔,中央市场里满是生活的温度,法式殖民建筑与摩洛哥传统元素交织的街区,提醒着你:
大航海时代之后,世界的每一次权力重组,都在这些城市留下了痕迹。
八、直布罗陀与葡萄牙:为旅程画上的,是一个“中国视角的句号”
穿过直布罗陀,你会真正理解“地理课本上的名词”为何如此重要:
这里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门,也是欧非两洲彼此对望的窗口。从观景台望去,一边是欧洲,一边是非洲,脚下是海峡上的船只来来往往,世界交通的脉搏在眼前跳动。
在波尔蒂芒与阿尔加维海岸,悬崖、洞穴与细沙海滩,见证了无数航海家沿着这条线出发;
而当邮轮最终抵达里斯本时,你会明白:
这座城市不只是“美丽的海滨首都”,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起点”。
从这里出发的,是一段改变世界地图的历史;而从你抵达的这一刻开始,改变的,则是你看世界的方式。
对于中国旅行者来说,这个句号有着额外的意味——
你将带着在达喀尔、在戈雷岛、在火山岛、在马拉喀什、在直布罗陀的所有片段,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带着“中国人自己的航海记忆”继续前行。
九、探险,不等于折腾:省心体验背后的“厚配”
作为一条为中国旅客精心设计的长线探险邮轮产品,这次航程在“体验含金量”与“舒适省心”之间做了非常好的平衡。
费用已包含的内容里,很有诚意:
- 第一天达喀尔机场(DSS)到酒店的接驳服务,让你落地即被接住;
- 达喀尔1晚登船前酒店住宿,含早餐,帮助你慢慢适应环境与时差;
- 船上每人20GB高速无线网络流量,让你在海上依然可以与家人联系、分享旅途;
- 航行期间所有餐食与小食,晚餐更提供配餐酒精饮品与软饮;
- 舱房内迷你吧每日免费补软饮;
- 免费岸上观光行程,让你不用再为每一站单独选购、纠结预算;
- 专业探险队提供的讲座与向导服务,以及登陆靴等登岸装备使用;
- 所有港口附加费、许可证与登陆费一并涵盖。
对国人来说,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一价多含”,能让你把精力更多放在感受与思考上,而不是不停计算“这一站要不要报个自费团”“那一站是不是还要再加钱”。
十、为谁而设计?为敢于把“世界史”变成自己人生经历的你
66度这条2026年4月12日—4月30日的大西洋探险航程,特别适合这样几类人:
- 已经走过亚洲、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经典线路,想给自己一次更细致的探索地球的旅行者;
- 对历史、地理、人文有兴趣,希望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学习型旅客;
- 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的打卡,希望在一次旅途中真正“看懂几段世界史”的思考型旅人;
- 想要在可控的舒适度与安全保障下,尝试探险邮轮这种旅行方式的你。
重要的是——
这一次,你不是作为一个跟在别人叙事后面的“旁观者”,而是登上一艘由我们自己讲述故事的探险邮轮。
大西洋的风是一样的,但当你用中文听到那些关于航路、城邦、海峡与岛屿的故事时,你会知道:我们中国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把探索世界写进自己的时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