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长河的流淌中,这一回,我踏上了前往南疆的旅程,而喀什,是此次行程的中转之地,宛如命运安排的一场奇妙邂逅。
初至喀什,心便被三个地方深深吸引,迫不及待想要一一探寻。
首先,我来到了身后这座城。踏入其中,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邃画卷。我们都知晓,丝绸之路从长安蜿蜒至罗马,全程七千多公里,而喀什,在这条伟大的丝路之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喀什的北面,天山横亘,宛如巨龙卧于大地;南面,昆仑山巍峨耸立,神圣而庄严;西面,帕米尔高原雄踞一方,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东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广袤无垠,尽显雄浑与苍凉。周边这一个个响亮的地理学名词,无一不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令人望而生畏。然而,大自然总是充满神奇,昆仑山的雪水潺潺流淌,如母亲的乳汁般滋润着这片土地,在重重险阻之中,孕育出了美丽的喀什绿洲。
遥想当年,从长安一路西行的商队,在漫漫征途中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早已历经千辛万苦。但前方,更凶险的帕米尔高原如巨兽般横亘。于是,喀什便成了他们停歇的港湾。在这里,他们补充物资、调整心态,为即将到来的艰难翻越做好准备。而从反方向远道而来的外国商人与旅行者,在费尽周折翻过帕米尔高原后,也会在喀什稍作休整,再向新疆腹地进发,继而踏入中原地区。正因如此,喀什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镇要冲。不难想象,往昔的喀什,街头巷尾活跃着来自不同国度、操着不同语言的商人、僧侣和旅行家。他们在此贸易往来,交流文化,那时的喀什,无疑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如史书中所记载的“使者相往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人们常说,不来喀什,就不算来过新疆。喀什,将最浓厚的异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告别这座充满故事的城,我前往第二个地方,去拜谒一位伟人——张骞。张骞,这位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第一人,他的故事,我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述过无数遍。但每一次细细回味,内心依然被深深震撼。在飞机上俯瞰这片土地,“肃杀”二字涌上心头。如今,我们行驶在修建良好的公路上,周围戈壁的荒芜、雪山的冷峻、帕米尔高原的雄浑,都带来强烈的压迫感。即便在科技发达的当下,这里仍是一片几乎单靠人力难以穿越的区域。可两千多年前,张骞却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打通了这条连接东西方的伟大通道。用陕西话来说,他就是令人钦佩的“硬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壮举。

除了张骞,还有唐玄奘。我们从《西游记》中熟知师徒四人的奇幻旅程,但真实的唐玄奘,是孤身一人向西挺进。只为心中那至高无上的佛法,他毅然踏上这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征程。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信念,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第三个地方,我要去瞻仰定远侯班超。班超治理西域的任期最长,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匈奴趁机蠢蠢欲动,妄图侵占西域。当时朝廷紧闭玉门,以求自保,西域与中原失去联络,丝绸之路岌岌可危。在这危急时刻,班超主动请缨,奔赴西北。以喀什为根据地,他奋勇出击匈奴,力挽狂澜,才使得整个西域不至于沦陷。
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保护这条丝绸之路,无数骁勇善战的将士挺身而出。西汉时期,卫青出身寒微,却天赋异禀,抗击匈奴从无败绩,为中原王朝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长城;霍去病战功赫赫,年少成名,年纪轻轻便获得武将的最高荣誉“封狼居胥”,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飞将军李广声名远播,却时运不济,令人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还有许多在历史中未曾留下姓名的无名将士,他们如同接力般,接过军旗,骑上战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前人开拓的丝绸之路。
想到这些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心中满是感慨。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从不缺慷慨悲歌之士,他们浑身是胆,是民族的脊梁。
如今,喀什的打卡之旅即将结束。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敬畏,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下一站,我将奔赴胡杨林,不知此刻,那金黄的叶子是否还在枝头摇曳,静候我的到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