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孟琳 通讯员 朱旭竞
西塞山前的白鹭,飞入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聚光灯下。
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前夕,这场强手如林的文化产业“顶级秀场”中,湖州以一场别具特色的“湖城有约·沪创未来”招商推介会,深度展示水墨画般的江南意象,又一次在长三角,靠文化“出圈”。
看见“诗意湖州”
湖州凭文化“出圈”,毫不意外。湖州的自信,首先根植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诗意,到戴表元“人生只合住湖州”的慨叹,再到现代语境下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标语,湖州的文化形象一脉相承又历久弥新。这份独特的文化气质,构成了其文化产业发展的丰厚土壤。
这份自信,也来自其与上海深远的历史渊源。从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与“菰城”“申城”的关联,到近代湖商在上海创下的多个“第一”与地标建筑,再到赵孟頫、吴昌硕等艺术大家与“海派文化”的相互滋养,两地之间早已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
俯瞰南太湖岸风光 由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湖州屡次在社交媒体凭借“好看”“好玩”破圈,其魅力正来自于城乡各区县各美其美的精致感。本次推介会一改常规的轮流发言,采用“主讲+助讲”的创新形式: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率先登台,挥毫泼墨般勾勒出“南太湖文化产业带”与“3+2+3”产业体系的宏大格局;随后,各区县推介人精准接棒,在短短几分钟内,将吴兴的文创、南浔的古镇、德清的AI影视、长兴的“太湖9号公路”、安吉的青年入乡、南太湖新区的未来城等亮点一一呈现,生动演绎了湖州如何系统整合资源、实现错位发展。
湖州中心城区文化演艺。由吴兴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吴兴区展示环节,“趣湖州・慢生活”Citywalk地图点亮瞬间,街头演艺、艺术策展点位如星辰散布——整座中心城区,正化身为一个可漫步、可探索的开放式文创空间,让历史变得可穿行,文化成为可消费的体验。
南浔的展示则在桨声灯影中,展现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湖笔制作技艺融入现代文具设计,古法丝绸化作轻奢服饰……传统文化元素转身成为可带走的潮流单品。
德清莫干山的竹林里,正上演着科技与光影的故事。推介会视频中,博采虚拟影视基地里,演员在绿幕前表演,而实时渲染的屏幕里,他已置身于浩瀚星际。这不是好莱坞,这是“莫干山AI影视城”的日常。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沁在台上告诉嘉宾:“我们落地德清县康乾街道,不只是因为山水好,更是因为这里懂科技,敢为文化产业‘上硬菜’。”
在长兴,“太湖9号公路”成了主角,与会嘉宾全场“云”游这条网红公路。它不再仅仅是通行的道路,而是串联起太湖风光、古村民宿与文创节点的“黄金链”。公路成了目的地,车轮滚滚,带动整个沿线产业的集群发展。
最动人的故事关乎“人”。安吉的视频里,年轻的“数字游民”在溪边打开电脑,在竹林咖啡馆进行跨国会议。“全球合伙人”“大自然工位”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词汇,勾勒出湖州如何以文化为媒,让青年从“流入”变为“入乡”,为乡村文创注入滚烫的青春活力。
读懂“产业湖州”
当文化不再止于剧场与博物馆中的“阳春白雪”,而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其真正的生命力才开始绽放。作为丝、笔、茶、瓷之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州将深厚底蕴转化为文化产业创新的“有根土壤”,配以“有温度的政策”和“有潜力的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相较于湖州,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展现出迥异的气质:海纳百川的胸怀、齐全的产业要素、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尤其在数字文化领域优势显著,其富有创意的叙事表达和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使之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在上海市工商联文化商会会长、上海市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市湖州商会会长杨震华看来,当前文化产业进入需要“精耕细作”的新阶段,湖州与上海之间“相互促进的功能定位、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互补的资源禀赋”,恰恰能为企业突破瓶颈提供宝贵契机。
文化产业不仅限于传统的艺术创作与表演,它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旅游、体育、娱乐、教育等领域,推动了产业的多元化和融合化发展。
龙之梦乐园 由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基于对文化产业的系统思考,湖州此次“有备而来”,清晰布局了“文化+”六大赛道:
“文化+创意”与“文化+商业”聚焦城市更新,通过打造Citywalk品牌、升级历史街区业态,让文化赋能城市消费,使老城区焕发新魅力。
“文化+历史”与“文化+旅游”深耕文脉转化,让湖笔、丝绸等经典产业与现代设计碰撞,使南浔古镇等历史遗存成为区域复兴的引擎,持续擦亮“中国乡村旅游看湖州”品牌。
“文化+科技”与“文化+人才”则锚定未来竞争力。引入头部数字科技企业,建设莫干山AI影视城,展现湖州抢占数字文化高地的决心;同时通过“青年入乡”“数字游民”等创新模式,将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六条赛道,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几乎覆盖了现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所有主流方向,体现了湖州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前瞻布局,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思想碰撞、创造活力落地、经济价值转化提供了核心场域。
签约“未来湖州”
长三角文博会,是沪苏浙皖共同打造的“年度文化顶流”大展,各地不仅搬来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家底”,更在着力优化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全面展现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湖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含绿量”“含金量”与“含新量”。以“13+3”重点工程为牵引,一批如龙之梦乐园、云上草原等“旗舰型”文化项目落地生根,飞天云动、完美世界等6家上市文化企业相继落户,培育出1家年产值超10亿元、50多家超亿元的文化企业梯队,勾勒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星辰大海”。“十四五”以来,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8.5%的增速,以及2024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5.9%、位列全省第三的亮眼成绩单,正是这片文化热土活力迸发的最佳注脚。
飞天云动 由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意象逐渐转化为清晰的产业经纬,湖州在本次文博会上展现的,不仅是诗与远方,更有一套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产业发展,离不开精准滴灌的政策“雨露”。推介会现场,湖州发布了诚意满满的文化产业政策礼包,从扶持培育、要素保障到创新激励、市场拓展,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从“落地生根”到“开枝散叶”的全周期护航。这种悉心培育,让企业感受深切。湖州智新机器人探索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圣锐在现场分享道:“从开业前协助对接沪苏杭媒体资源,到运营后积极为我们牵线长三角研学机构——湖州这种全方位的支持,正是我们敢于投入、安心发展的最强底气。”这番话,让与会嘉宾直观感受到了湖州营商环境的温度与效能。
签约现场 由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的最后,合作成果绽放。“失落星球”探险谷、文化产业(影视)基金、时刻互动短剧等12个重点项目的落户签约,以及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驻上海联络处与上海市工商联文化商会的战略合作签约,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这不仅是纸面上的协议,更是资源、信心与未来的深度绑定,标志着湖州的文化产业生态正打开新的格局,吸引着更多优质要素汇流成河。
湖州此番“出圈”,让我们看见,文化不仅是动人的故事,更是可落地、可成长、可共赢的广阔事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