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至4特窟下来,车早已经开往千佛洞去了,景区内没让出租车进,我只好步行25分钟到千佛洞停车场,找到车停的位置。我也进千佛洞参观。
等我进门时,车上的人有的都出来了,他们说,进洞窟排队,难上,洞窟的佛像大都是新塑的,还劝我这里与三十三天一样,别去了。
实际我也预料到了,时间还够,来一回千佛洞还是得简单地看一看。
千佛洞大门是四柱三门,歇山式两层飞檐汉式传统建筑。门上写“千佛洞”三个字。楹联为:“千佛出世人间显圣境,众生入道洞前解凡情”。大门背面也有匾额“利乐有情”,楹联为:“游山观景至此刹,方知身处贤圣地;礼佛访僧近三宝,才觉步入解脱门”。
往里行,天王殿是先出现在视线之中,与很多汉传佛教寺院一样,天王殿严拱卫千佛洞石窟群中的一切。
走一段路看见山岩壁上依山而凿多座佛殿。
在百大悬崖上,一座接一座的洞窟殿楼错落相依,飞檐翘角,廊檐凌空,像一幅镶嵌在黄红色崖壁上的浮雕,在万仞崖壁间,与饱经沧桑,累累痕迹的山体融为为一体,和谐如自然天成。
山崖上开凿出的数百个佛窟,在这些凿于峭壁上的佛龛里,都塑有一个或数个佛塔佛像。“千佛洞”的名字由此而来。
顺着中间甬道一直走到崖壁下,山脚下有地藏菩萨塑仔、佛塔和石牌,自右至左:大雄宝殿、地藏殿、三圣殿。
大雄宝殿位于千佛崖中部、开凿于盛唐时期,现窟前建造了飞檐翘角的斋‘檐,窟深5米,宽5.5米,高5.5米。
上面是城楼一般的寺庙建筑,二层匾额写着:“千佛重显”,一层匾:“万德圆融”。下面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
殿楼顺山势而建,自上而下,有一层有二层的。有额额写着:“万德圆顺”。窟内石雕雕立像三尊,为一佛二弟子。正壁中口人莲花座上雕毗虏遮那立佛像,高约三米,脸部饱满,体态庄雅。站于两旁的阿难、迦叶形象逼真,听法讲经,神态各异,一个侧耳倾听,全神贯注,一个面带思索,在沉思什么,神态兼备,不同的眼神,富有表情印脸型,显示出不同的性格与年龄。其衣纹线条流畅,质感极强,专家称为“具有雄伟健实气魄的唐代杰作”。两侧各一位菩萨。墙上有壁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