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版图上,有一座城市正在悄悄掀起了波澜。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聚焦在省会长春,或者对延边的边境贸易、松原的农业新能源充满期待的时候,真正的潜力股也许就是那个与省份同名的城市—吉林市。它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并且被赋予了东北地区首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要和长春一起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双极点”。这座被称为“北国江城”的城市到底凭借什么优势能够脱颖而出,又为何会被寄予厚望成为下一个“长春”呢?
吉林市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汉初年建立的夫余王国,距今已经有2200多年建城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一直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吉林将军移驻此地一直到1954年省会迁至长春为止,吉林市作为省会计有278年之久。这段光辉的历史让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底蕴。吉林市还是京剧第二故乡,百年前吉林富商牛子厚创办的喜(富)连成社培养出了许多京剧名家,使得国粹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今吉林市依旧通过建设京剧艺术公园、举办各种活动等方式来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从地理区位看,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过渡带,松花江自西向东呈反“S”形穿城而过,“一城山色半城江”,其处在东北亚几何中心位置上,是长春通往延边、通化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地,这种承东启西的地位令它在吉林省“一主六双”战略规划以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占据着重要节点作用,尤其随着“长吉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起来以后,两座城市之间距离只有100公里左右而已。
在经济产业上,吉林市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城市,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慢慢塑造出石化,汽车,冶金等传统工业体系,并且大力培育碳纤维,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等新式产业。尤其碳纤维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近几年产值暴增了好几倍,达339亿元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工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单一项目中投资额最高,将会有力推动当地石油化工行业走向绿色数字化改造之路,2024年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5.0%,增速在省内处于前列,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态势。
吉林市的交通网络比较完善,它是吉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已经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一环四射”高速公路网,包含长吉高速、吉珲高速等,其交通干线能够东连珲春、西通长春、南达沈阳和大连、北至哈尔滨。按照规划,吉林市还要改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创建起“两横两纵、一主六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骨架,稳固东北亚物流枢纽地位。
旅游资源上,吉林市有“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的美称,冬季的雾凇奇观是“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之一,吸引了很多游客。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北大湖滑雪场等地都是有名的冰雪运动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雪道数量多且接待国际客人能力强,在亚洲地区属于前列水平。除了冰雪资源外,还有北山公园、龙潭山、朱雀山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作为“京剧第二故乡”的文化优势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上,吉林市是吉林省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具备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体系,在市区有着多所高校,给当地产业发展给予了人才支撑,而且,吉林市重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融合,经由创建产教联合体,同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培育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吉林市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说明吉林省在考虑省内区域发展的问题。而作为省会的长春经济首位度常年都是在全国靠前的位置,在2023年占全省GDP也大于50%,这样模式可以短时间内让省会快速“做大”,但同时也存在风险—当中心遇到问题的时候整个省份都会受到影响。那如何培育新的增长点去带动整体发展的优化呢?专家称吉林市就可以主要带动起吉林省南部、东部地带,并且做到跟长春不一样的发展方向优势。
同长春比起来,在经济总量、辐射能力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但是它扎实的工业根基,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明确的支持政策,都给吉林市未来的发展赋予了强有力的支撑。“长吉一体化”大背景下,吉林市有望更加深度地被长春所吸引,并借此加速成长。
那吉林市究竟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大家期待的下一个“长春”呢?这座“北国江城”的崛起之路,又能给东北振兴带来怎样的样本?它独有的冰雪资源和工业根基又会怎样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书写自己的发展故事呢?对吉林市你有什么期待或者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