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爱好者在攀登寻甸凤龙山。 云南日报记者 刘薇薇 摄
昆明呈贡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
高原环滇池自行车赛。
全民健身设施方便市民进行体育锻炼。
昆明城星足球俱乐部球员在比赛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云南日报记者 周灿 摄
清晨的环滇池绿道上游人如织,骑行者身影不绝;高原训练基地内,运动员挥汗如雨;城乡体育公园里,全民健身的热情与专业赛事的精彩彼此交融,共同勾勒出“四季无界”的运动画卷……近年来,昆明依托高原地理、四季如春、生态多样性的自然禀赋,沿着赛事引领、消费驱动、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积极构建“主城核心区—环滇运动带—县域品牌”协同联动格局,全力打造国际高原户外运动目的地。目前,全市已建成2.058万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5平方米,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15分钟健身圈”基本成型,品牌赛事体系不断丰富,“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为昆明崭新的城市名片。
厚植户外运动产业沃土
“登山这件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差异。”在春城登山爱好者起晓琼看来,周末去昆明周边的山野中走一走,是对劳碌一周的自己最大的犒赏。自2023年跟随本土登山社群“趣野星球”攀登了富民金铜盆山之后,小起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此后,每逢周末节假日,她总要邀约自己的“搭子”到山里去走一走。“流汗也是一种放松,我们的目标是登完‘昆明十峰’。”两人已经走完了昆明四峰,最终的目标是攀登东川雪岭火峰。
“‘昆明十峰’由昆明市10个县(市、区)的最高峰组成,涵盖石林老圭山(2601米)至东川雪岭(4344米)的渐进式登山体系。”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昆明登山探险协会会长葛永坤介绍,这条线路自2005年发起之后,累计参与人数已超过十万人次。“在‘昆明十峰’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推广云南‘百岭百峰’‘十峰联赛’越野跑等一批体育IP,希望进一步丰富登山及户外运动的赛事体系和体验内容,让更多人领略到户外运动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户外运动的城市之一,早在1989年,中国第一个民间户外运动类社团组织——昆明登山探险协会就诞生于昆明,引领和促进了西南三省户外运动的兴起。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昆明户外运动已成为百姓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昆明已有户外运动类协会、俱乐部、运营公司及网络组织60余个,开展的户外项目涵盖了徒步穿越、登山、定向越野、漂流、滑雪、自行车、原野射箭、野钓等领域。
昆明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的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战略区位。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平均海拔1891米,处于国际公认的“亚高原黄金运动区间”,具备高原地理、四季如春、生态多样性等显著特征。这里四季如春,全年适宜户外运动天数超过300天,是全国唯一实现“四季无界运动”的省会城市;330平方公里的滇池水域与环湖建设的137公里生态绿道、12个总面积达1220公顷的湿地公园,共同构筑了优质的户外运动空间。这一优势也延伸至专业训练领域——作为国家高原体育训练胜地,海埂、红塔等14个亚洲一流训练基地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专业队伍前来集训,冬季训练尤为密集。同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托管磨憨之后,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为跨境户外运动赛事与体育装备贸易创造了独特条件。
“昆明优越的自然条件,配合中老泰铁路与RCEP带来的市场机遇,将连接起国内与南亚东南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云南行知探索体育文旅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麟认为。
“昆明凭借完善的场馆设施、全面的配套服务及其省会城市的辐射效应等,成为全省举办大型、高规格赛事的首选地。”云南云体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彪从实践角度指出。
扩容供需两旺的产业生态圈
近日,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活力山水大篷车”活动暨春城体育消费节滇池绿道轮滑逐风行活动在滇池畔落幕。参与者们以休闲轮滑的形式诠释“春城户外图鉴”的动人魅力。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昆明户外运动产业已形成了赛事引领、消费旺盛、企业集聚的多元生态。在赛事培育方面,昆明已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赛事体系。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半程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西甲希望杯(昆明)足球赛、昆明网球公开赛、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等国际、国内大型品牌赛事,与春城体育节系列活动、石林原野射箭公开赛、昆明轿子山翻越挑战赛等本土特色赛事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赛事品牌矩阵。2024年全市举办体育赛事活动超过200场,参与人次达35万,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
赛事经济的方兴未艾有效激发了市场消费潜力,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1.8%,年参与户外运动人群超过百万人次。昆明积极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在2025年带动周边旅游消费增长和商圈客流量大幅增长,展现出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昆明户外运动产业集群效应也日益凸显。目前,全市体育企业总数达8020家,培育了云健体育、云南行知探索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标杆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云南行知探索体育文旅产业有限公司自2021年与昆明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以来,聚焦体育产业规划、数字化体育、品牌赛事、龙头企业培育和智慧体育等五大领域展开深度探索,通过“体育+”融合发展战略,培育体、旅、商、农等新业态。该公司年均举办百人以上规模活动超过150场,参与人次达35万。
云南云体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深耕赛事执行领域,创新地将云南省城市篮球联赛的赛场搬进商圈、景区和社区等,推动体育与文旅、文化、非遗等元素的深度融合。该公司连续三年执行覆盖全省的社区运动会,将风筝、城市定向等趣味项目直接办到群众身边,推动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办赛理念。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服务体系
清晨的官渡区六甲星海体育运动公园内,网球爱好者正在新建场馆中挥拍切磋。这座占地95亩的运动公园,是昆明通过对原湖滨生态城项目闲置用地的有效利用,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体育+”新业态的新尝试。运动和休闲分区设置,按照竞赛标准建设的体育场地和配套设施,既满足了市民日常健身需求,也具备了承办省级赛事的能力。
近年来,昆明先后出台《昆明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将户外运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全力构建户外运动全链条服务体系。
“就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而言,昆明蕴藏着许多待开发的独特资源,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可转化为‘民族体育+旅游’特色产品,茶马古道、滇缅公路等历史路线可打造文化徒步线路。石林喀斯特地貌则适合开展洞穴探险、岩壁速降等特种运动,是拓展小众体育运动赛道的理想资源。”马麟表示,作为企业,将在国际IP赛事、自主IP赛事、主题营地建设等领域发力,推动昆明成为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期待政府能在细分领域标准制定、审批流程优化、跨区域救援网络建设以及人才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当下,昆明正谋划建设“滇池户外运动总部经济区”,力争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运营+销售”全链条支持。同时,将紧扣国家“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战略部署,以环滇池黄金岸线为核心载体,全力打造“世界级高原四季户外运动目的地”,诚邀全球合作伙伴扎根昆明,共同开发高原户外新项目、打造国际赛事新IP、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携手将昆明建设成为“全球高原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必达之地”。(云南日报记者 王琼梅 刘薇薇)
春城观察
昆明能否以“超”出圈
当贵州“村超”以全民狂欢的姿态引爆全国,当江苏“苏超”以职业化运营树立标杆,省内兄弟玉溪市也凭借“冲超”成功的“玉昆”点燃全城热情。作为省会,昆明该如何回应这股全民体育的热潮?
答案或许不在模仿,而在破局——昆明应立足自身高原禀赋、群众基础和体旅融合的各类优势,打造独一无二的国际高原户外运动目的地。
事实上,昆明手握一张无可替代的王牌——1891米的黄金海拔、四季如春的气候、山水环绕的生态格局,全年适宜户外运动超300天,是全国唯一实现“四季无界运动”的省会城市。在昆明,以海埂基地为龙头的14个亚洲一流高原训练基地群,数十年来承接众多“国字号”队伍冬训,并吸引东亚、东南亚乃至非洲运动员前来集训;上合昆马、昆明半马、昆明网球公开赛、西甲希望杯中国(昆明)赛等赛事持续点燃城市活力;330平方公里滇池水域、137公里环湖绿道与12个湿地公园,构筑起优质的户外运动空间;滇池环湖骑行、“昆明十峰”徒步、阳宗海帆船、高原桨板等项目蓬勃兴起,群众体育蔚然成风。
在笔者看来,昆明早已孕育出高原户外的鲜明基因与雏形,它真正欠缺的,并非资源禀赋,而是一个能够“一语入心、全域联动”的超级IP。这样的超级IP,不应仅限于一场赛事或一个品牌,更应是一种深植于城市肌理的运动文化——既能凝聚市民认同,又能吸引全国参与,并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链条。昆明的突破口,恰恰在于将高原训练从专业领域拓展为大众可感、可及、可享的全民体验。
试想一下,若昆明能够打造一个名为“春城高原挑战赛”的年度综合性户外盛会——融合高原半马、山地越野、公路自行车赛等项目,设定统一积分体系,配套“高原适应营”“大众体能测试”“运动康复市集”等衍生内容,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当然,这并不是单一赛事,而是以高原户外为标签、以挑战自我为核心精神的全民运动节日。专业选手来测极限,体育爱好者来“打卡”高原赛道,家庭游客来体验户外生活……久而久之,“来昆明、上高原、测体能、见真我”,必然成为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普遍共识。
要实现这一愿景,昆明必须跳出传统的办赛思维,转向更具整合性与生命力的造节思维:政府主导顶层设计与基础设施保障,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与品牌塑造,媒体进行全程记录与情感化叙事,市民则广泛参与并引以为豪。当“高原户外”成为昆明继春城、红嘴鸥、蓝花楹之后的又一张城市新名片,当全国各地的跑者、骑手、登山爱好者以打卡“春城高原挑战赛”为荣,昆明才算真正抓住了户外运动发展的时代风口。
发稿前夕,传来振奋消息:覆盖全省16个州(市)的“滇超联赛”正式官宣启动,不久之后,云南将迎来首个本土足球联赛。这无疑是全省体育界的一大盛事,对昆明而言,更是一次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昆明不妨乘“滇超联赛”的东风,将“高原户外”理念与足球赛事及其他体育项目有机融合——让球迷在观赛之余,走进山野、骑行绿道,在高原这片天然训练场上尽情沐浴阳光、仰望蓝天、呼吸清新空气,亲身感受春城独有的户外魅力。
立于高原,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昆明唯有充分延展自身长板,将地理优势升维为“海拔+”,将生态优势拓展为“体旅+”,构建起以赛促旅、以体带产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方能在中国体育产业版图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超”级之路。(刘薇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