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蔡磊、58岁的台胞魏某,还有32岁的钟某军,望郎归这条热门徒步路线,在短短80天内就留下了3条人命,根本不像网传攻略里说的那样“有腿就行”。尤其是10月份这次出事的钟某军,一个身高182的壮汉,在失联之后,随身佩戴的运动手表记录了其心率飙到199的恐怖数据!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今天就结合地图来了解一下,望郎归这地界为何如此“邪性”,刚走一个又丢一个?
在追踪当事人的足迹之前,我们必须先认清‘望郎归’的真实面目。它紧挨着繁华的深圳,核心区属于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未开放区域,是一片茂密的山林,海拔只有400米左右。这里直面大海,悬崖陡峭,风化严重,小路错综复杂如迷宫。
如果你走的是最热门的那条‘鹿雁科考线’,也就是蔡磊失联走的那条路线:把车停在鹿嘴停车场,进山后逆时针转一圈,先后经过1-4号观景平台,穿越丁心湖和签名墙,抵达望郎归之后,再从西侧的绳索道下山,沿着海岸线走到一个养殖场,左转切入山间一段水泥路后就能返回停车场。这条路有很多人走,沿途有路牌标识和便利店,相对还算安全,但其实很少人知道,抵达4号观景平台,在三岔路口左转往望郎归方向走的之后大部分路线,其实都处在未开发区域。
尤其是下山返回停车场的路,很多人为了省时间,都会选择从高崖那边抄近道走野路,这段有很多悬崖碎岩,而且没有正规的步道、没有路灯和稳定的信号,救援力量也难以快速抵达,是最容易出事的路段。
而我们这次要说的主人公,钟某军,为人比较谨慎,走的路径尽量避开了蔡磊线,但还是出事了。
2025年10月16日上午10点多,他驾车来到杨梅坑停车场,将车停好后,穿着黑色作训服,戴着运动手表,其余什么都没带就进山了。
中午12:45左右,他就爬到了第三观景台,这是一个关键节点!监控拍到他在这里向保安买了3瓶水,随后就失去了踪迹。当时他看着精神还行,从停车场到山顶大概 3.5km,他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搞定了,证明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之后他往望郎归方向继续走,意外就发生在下山途中。钟某军没走主干道下山,而是往海柴角方向走。我们后来联系了参与搜救的救援队员和当地驴友互助群,根据有经验的老驴推测,他应该是迷路耽搁了时间,下山时想抄近路,才挑了一条未开发的野路。
手表路径显示,他到达望郎归之后,继续往前走到山脉尽头,发现不对劲然后折返,在来回折腾了几趟之后,选择往海角柴方向下山,途经南螃蟹的乱石堆,下切到望夫石(,想从附近的海滩快速切回杨梅坑。
就在他下到大约 5.6公里处,接近海边悬崖时,恐怖的数据出现了:随身佩戴的运动手表突然弹出了199的超高心率,而一个成年男性的极限心率大约是188。要知道,户外强驴‘猛蛇过江’在骑行鳌太线时发现黄色帐篷内高度腐烂的‘人民碎片’,又遇黑熊又撞野猪的,最高心率也才176,而钟某军心率居然飙到199,他到底看到了什么?
199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他的心脏正承受着致命的负荷,我们结合地理环境,来推演几种最可能的情况:
一是运动性猝死。10月中旬,深圳气温依然较高。在海岸山脊上长时间暴晒,脱水、中暑、剧烈攀爬和高度精神紧张,极易出现严重心率失常。
二是恐慌。心率飙高时段,他正好走到‘南螃蟹’附近地形复杂、小路模糊的区域,当他发现自己被困在上下不得的悬崖中段,‘鬼打墙’式的绝望,会产生巨大恐惧和心理压力,直接导致心率骤升。
三是突发险情。比如,踩到松动的石头险些滑坠,或者近距离遭遇蛇虫、动物等等。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他陷入了由复杂地形、高温环境和个人决策共同构成的‘地理死局’。最终,钟某失联6天后,在望夫石附近的海边被找到,人已经受伤昏迷,奄奄一息,虽然被紧急送医,但还是无力回天。
我们深深惋惜钟先生的逝去,愿逝者安息,也愿生者警醒:在户外,经验和体能固然重要,但对环境的预判和敬畏,才是真正的保命符。不要为了抄近道,而轻易尝试从陌生野路下撤,更不要单独进山,无人照应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意外,连求救的机会都很渺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