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詹丽华 通讯员 陆婷 唐颖
拱墅文旅供图
11月3日,恰逢周一,博物馆通常的“闭馆日”。而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里,近30家文博场馆代表齐聚一堂,准备办件“大事”——整合拱墅区内各文博场馆,成立“大运河博物馆之城联盟(运河文博群落)”,一起推出系列主题展览、特色研学、讲座沙龙等活动。
“每个文博场馆都有独特的价值,无论大小,都可以绽放美丽、做成精品、形成特色,都值得被看见。”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金成武表示,成立联盟的初心就是通过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转化,带头把运河味做浓,把专业味做强,把学术味做深。
秦修陵水道、隋定杭州名,运河的故事从不是冰冷的砖石,而是流淌在百姓生活中的烟火气。这点从联盟成员名单里可见一斑:天竺筷工艺博物馆、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富义仓展示馆、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杭钢文化展示中心、拱墅区民俗生活博物馆、徐志摩纪念馆……近30家联盟成员不仅涵盖省市级博物馆,还纳入了这些“小众”场馆。这个以“小而美”为理念打造的文博群落,试图以“连珠成串”的方式,将散落的运河明珠梳理、排列、串联成璀璨星河。
拱墅文旅供图
联盟的诞生,源于文博场馆对“破圈”发展的共同渴求。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拱墅区内30余家文博场馆虽各具特色但也长期面临“单兵作战”的困境。“运河两岸不同规模的文博场馆很多,只是缺一个把大家整合起来的平台,推动文博资源互通互联、共建共享,形成集聚效应,让运河沿线的博物馆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客厅,助力杭州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城。”作为“大运河博物馆之城联盟”的首批轮值单位代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坦言,将“从我做起”,共同推动运河文化走出去。
在“破界融合”的理念下,这种“大馆带小馆”的联动模式,让人联想到2020年成立的全国性大运河博物馆联盟——彼时大运河沿线32家博物馆通过资源共享、创新机制,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展示馆群,让运河文物“活”起来。
相比之下,杭州的“大运河博物馆之城联盟(运河文博群落)”显然更注重“在地性”。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创展区里,已经能看到专属杭州的“大运河限定”、首席形象官等文创产品占据“C位”。
潮新闻记者 詹丽华 摄
据了解,联盟成立后,首场活动就是举办《漕痕寻考——大运河浙江段遗产点视觉图录》摄影巡回展,精选30幅作品,系统呈现大运河浙江段世界遗产点的物质遗存与文化基因。
除此之外还将定期开展“破圈·共生——博物馆的无限可能”思享汇,邀请文创、文旅、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代表,分享经验,探讨博物馆在文创开发、讲解服务、研学活动等方向如何突破传统模式。
这场在“闭馆日”举办的联盟成立会议,不仅关乎文博场馆的生存发展,更寄托着让运河文化回归生活的愿景,这些扎根市井的文博根系,终将生长出荫庇城市的文化绿荫。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