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攀“磨山顶”
信义庄
“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这“发育万物,峻极于天”的泰山,无时无刻不在心头萦绕、呼唤。
金秋时节,克制不住地想去泰山!可今年的秋,不知咋的,竟没来由地变成了江南,天天阴雨绵绵,像入梅一般,爬山,想捡一个晴天,简直比登天还难。择日不如撞日,10月2日晨,帽檐大哥来电,3号卢站长巡查泰山,可否一同前往?闻听此言,俺开心的简直要蹦起来,想都没想,斩钉截铁地回答:去,一定去。
卢站长巡山要去哪?不问了,反正只要是泰山就行!早上六点半驱车前往,沿济泰高速刚过涝坡隧道,就见右侧山峦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待到驶下高速,行驶在103省道时,那泰山栗杭村前的山峦村舍,宛如画中江南,美不胜收,令人目酣神醉,恍若梦境。
车达“天烛胜境”,河水滔滔,青山如黛,云雾缥缈,大天烛忽隐忽现,妩媚多姿,宛如仙境。 “帽檐大哥、玉芝大姐、卢站长”远远招手致意,会合后迅即悠悠前行。
湿漉漉的台阶上,一洼一洼的雨水,路旁稠密的草木上,满是亮晶晶的水珠;一枚斑斓的树叶,静静地浸泡在水洼里引人注目,仿佛是要告诉路人,已是橙黄橘绿时。
今天这是去哪?难不成是要顺台阶巡山!疑惑又好奇的俺,不好意思开口,眼神忍不住飘向帽檐大哥。大哥瞬间即明白了俺的心思,也不说,只是微微一笑,向着卢站长努努嘴,那意思分明是说,我也不知道,跟着卢站长走呗。
登山,但最不喜欢重复的线路。卢站长不会带俺沿台阶直上“北天门”吧?这路近期走过数次,要这样,就太没劲了!胡思乱想之时,不知不觉来到始皇帝“拜山处” ,正要抬腿沿小路下行“会仙峪”,不想卢站长一个华丽转身,一头扎进了右侧硕果累累的果园。记得这果园里有甘甜的桃子,难道卢站长是要带俺进园偷食仙桃?可那“王母娘娘”就在园门口盯着呢,这要是让其看到,哪还了得?进入园中,桃子没见一个,倒是那挂满水珠的红枣、李子,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渴饮玉泉饥食枣”,这样的枣儿焉有不食之理!顾不上什么“王母娘娘”、“东王公公”了,俺顺手就捡一个又大又红的枣儿送入口中,然后边走边摘边吃,且还不停地将那大红枣儿放入包中。不好意思抬头张望之际,只见帽檐大哥、玉芝大姐也在采摘,“洋洋”正口咬一个李子,一脸坏笑地望着俺呢。
走出这片果园,一条小径蜿蜒向上,远远没入一片栗树之中,看来今天的线路肯定是新路。帽檐大哥说:这路是老山民上山的路,沿着这条路上行,我们可到“磨山、尧观顶”一带。这一路山势奇绝,自然与人文景观荟萃,每次走过,都神清气爽。
“尧观顶”,几次擦肩而过;“磨山顶”,仅仅去过一次,其上“五女圈石”的地方,是个很神圣、很值得研究的地方,总感觉那里藏着解读泰山的密码。能去“磨山顶”、“尧观顶”,真是太美妙了。
路旁一簇紫菀正灿烂绽放,清雅的花瓣随风摇曳,超然脱俗,令这秋日的旷野更加温馨。小路上行,很快进入一片密不透风的栗树林,树下熟透的栗子落满一地,丰收的喜悦溢满心间。捡几粒栗子,品赏一番金秋的甜美,继续上行。可走着走着,小路就被一道封锁线无情切断,只能瞅着里面的美景望洋兴叹。跟着卢站长巡山还有这样的待遇?不解的目光看向帽檐大哥,帽檐大哥笑着说道:你看那锈蚀的锁谁能打开。闻听俺方恍然大悟,是啊,这样的封锁线,神仙来了也难逾越。可这也不能止步不前啊!帽檐大哥笑着说:放心,我记得有穿越的地方。一番探索,帽檐大哥在一片荆棘之处寻到了缺口,众人一一钻过,畅然前行。也就几十米的样子,前路再次被无情阻断,横在面前的是两重亮着尖尖倒刺的拦路虎,张牙舞爪的样子让人毛骨悚然。刚才的缺口,分明就是一个陷阱!无奈之际,只好原路返回,另行探寻。寻路还得是帽檐大哥,又是一番东寻西探,终在稠密的栗树林边缘,一棵倒臥的大树旁找到了希望;撑杖踏树悄然而过。回望一眼这秘境通道,感慨一番寻路的不易,欣喜地踏上了一段一路拔高的驴程。
前行,翠绿的山林,缭绕的云雾,不时遭遇的奇花、美石,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卢站长尽职尽责,眼睛始终巡视着他心爱的山林;帽檐大哥、玉芝大姐不时采摘着路边的松莪、草药;“洋洋”不停地与那些或淡雅或妖娆的野花轻轻耳语;而俺的心却早已飞到了磨山顶,飞到了“五女圈石”的地方。
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谈笑间上到一处高地,眼前的美景让人心醉神迷。只见天烛峰方向群山连绵,宛如一幅壮丽的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小泰山、大小天烛在云雾的缭绕下,仿佛仙境中的琼楼玉宇;山间树木郁郁葱葱,脚下山石色彩斑斓,相互交织在一起,像是大自然用最绚丽的色彩勾勒出的绝美织锦。远处,几缕轻烟从山坳间袅袅升起,令这画卷平添了几分人间烟火,让人恍若置身于一幅流动的诗意长卷。雄伟的泰山尽显秀美婉约,把江南山水的烟雨空蒙、诗情画意,演绎的淋漓尽致。
盘桓良久,方依依不舍离开此处美景,不想,瞬间又踏入了迷人的山梁。这段山梁平坦舒缓,绿草如茵,野菊绽放,花香四溢。一排排的青松,傲然挺立,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兵,默默守护着国泰民安,让人刹那间就想起了“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戏文。行不多远,路边的松树忽然换成了妩媚的枫树、栎树,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近乎将山脊完全遮盖,行走之下,如在森林隧道中穿行,清爽怡人。走过泰山“西大梁、北大梁”的驴友,几乎无人不对其壮丽秀美的风光赞叹不已,而眼前的这片山梁,与其相比,一点也不逊色。这么美丽的山梁叫什么名字啊?帽檐大哥笑着说:这是“板凳岭”,是泰山登顶近乎最近的路线。
说话间,海拔已达762米,山梁突然变得陡峭起来,路上不时冒出一块块斑斓奇异的山石,两边的松林也变得稀疏零落,虬枝横出;渐渐取而代之的则是许多扎根崖壁,叫不出名字的低矮灌木。
帽檐大哥说:该收杖了,下面的路几乎都要爬行。“西马峰”都已爬过,难道还有比“西马峰”还难爬的路线。沿着一片挺拔的红松,上去一个陡坡,眼前突然出现一大片光秃秃陡峭的褐红色石崖,路在哪啊?征询的目光望向帽檐大哥,大哥笑笑,指着石崖顶端的一棵小松树说:顺着那棵小树下面的石缝上爬就好。哪么窄的石缝俺能过去吗?心里禁不住打起了小鼓。就在俺迟疑忐忑之际,那“洋洋”却是特别兴奋,跃跃欲试,很快便一马当先,率先钻进石缝,向崖顶发起了冲击。只见其双手撑着两面的石壁,脚踩石缝中突出的石块,一点点稳步上升,快要接近顶端时,猛的抓住那松树树干,一个鹞子翻身就上到了崖顶,然后端坐其上,潇洒地笑看我等像树熊一般攀行。
上到崖顶,喘息片刻,回望一眼山下的秀丽风光,在帽檐大哥的带领下,继续上行。踩着脚下的岩石前行不足三米,小路开始近乎垂直上升。刚开始,还有心贴着崖壁驻足,眺望一番山下、左右,或壮丽或秀美的风光,但很快就无暇顾及了,眼睛里、脑海中,只有脚下的路,只想着怎么安全的上行,啥时能够到达山顶。小心翼翼踩着悬崖边缘小路,拽着松枝灌木攀行,每一步既如履薄冰,心惊胆颤,又异常兴奋,满怀期待。期待着那最美的风景,无限的风光。
如临深渊般穿过灌木丛生的崖边,奋力爬上一处断崖,眼前又是几块巨大的岩石,小心从下侧绕过,一鼓作气冲上顶端,蓦然回首,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色醉倒了。只见一大一小两块斑斓圆润的泰山石,就像两株含苞欲放的荷花,正静静伫立于翠绿的山林,等待着灿烂绽放;一旁那亭亭如盖的青松,则像一枝巨大的荷叶,正默默为其遮风挡雨,用心呵护。
离开此处,眼前尽是稠密灌木,唯有在断断续续的岩石之上可以攀行,尽管坡度极大,好在石上棱角分明,爬行总有抓握和蹬踏之处,在帽檐大哥的带领下稳扎稳打, 不到一刻钟,即攀上此段岩石的顶端。“洋洋、玉芝大姐”,坐在岩石之上游目骋怀,笑靥如花;而俺则尴尬地骑在岩石上,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才能安全下到路面。
上到此处,气喘吁吁,疲惫不堪,想休息,看“洋洋”等兴致勃勃,又不好意思提出,只好怯怯地问帽檐大哥,还有多远?帽檐大哥笑笑说道:快了,快了,也就300多米,丝毫不提休息的事情。无奈,只好隐忍硬撑,继续跟行。路上的杂草灌木愈发稠密,攀爬的岩石也愈发高大、陡峭起来,想来,这“磨山顶”,也许真的不远了,坚持、坚持、再坚持。
在一块块斑斓奇异的泰山石上攀爬,虽然艰辛,但不时出现的美景,也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你看“洋洋”正趴在一块岩石上,久久不起,远看以为吊在崖壁上遇到了危险,近观才知,原来是趴在岩石上,正用心拍摄那盛开的岩菊。眼前崖壁上突然出现一簇巨大的紫菀,“玉芝大姐”指着身边一棵硕大的杜鹃,让俺欣赏那一颗颗沾满水珠的花蕊,进山,总会让你遇到许多不期而遇的惊喜。这杜鹃花要明年五月才绽放,怎么现在就长出了花蕊?帽檐大哥笑着说:没有一冬能量的积蓄,哪有明春的绚烂夺目!是啊,这世间,哪有什么随随便便能够成功。
拔高,持续的拔高,攀藤揽葛,爬到了两块如兄弟般并肩而立的巨石旁,驻足欣赏一番雾中“西马峰”的巍峨英姿后,又在云雾升腾中绕过一片褐红色的崖壁,手脚并用地上到了一座山峰样的巨石。这块巨石,从下面看波澜不惊,就是一片陡峭的普通崖壁,但攀到上面,回首再望,妥妥就是一座微缩版的黄山“莲花峰”。“洋洋”开心地站立峰顶,举杖仰天长啸,尽情抒发着征服的喜悦,“玉芝大姐” 开心地采摘起了岩菊,俺与帽檐大哥、卢站长则静静地坐在岩石上极目远眺。
起步前行,抬手看表,发现从帽檐大哥讲还有300米时,已经过去了40多分钟;这走了600米也多了,怎么还不到?禁不住疑惑的看向帽檐大哥,可大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根本不接俺的茬。看来帽檐大哥讲的300米,肯定是垂直高度了。
杂草灌木中前行十几米,一片光石梁横在了面前。这是要爬光石梁上行?登泰山,多次跟帽檐大哥攀行光石梁,但眼前的光石梁似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坡度大且长,几乎有70度,20多米;二是上面不仅光秃秃寸草不生,且找不到任何褶皱或石筋,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光石梁;三是雨后不久,许多地方湿漉漉的,似水流刚过。这样的光石梁能走吗?俺虽不恐高,但面对如此的光石梁,还是有些打怵。帽檐大哥看出了俺的心思,笑着说:这片光石梁看着光滑,但摩擦系数大,大家带好手套,集中精力,躲开流水的地方,攀行并不困难。听着帽檐大哥的解释,俺的担忧虽有所缓解,但还是不敢贸然上行。此时,只见“洋洋”笑意盈盈,挺身而出,二说不说,就手脚并用地攀上了石梁,且在上到中间部位时笑微微回首示意,似乎在说:“没问题,很安全,上来吧!”不得不说,年轻真好。看“洋洋”安全上行,俺随即毫不犹豫开始攀爬,虽一路提心吊胆,但终是有惊无险地上到了顶端;挺腰站立,只见此时,“玉芝大姐、洋洋”二人,正潇洒地在光石梁上方采摘着岩菊,帽檐大哥、卢站长则正在光石梁上奋力弓腰攀爬。
继续前行,雾忽然浓烈了起来,山下田野村舍,周遭山峦 ,通通隐而不见,林中雾气沉沉,让人颇为压抑。从一处刀片样的山崖下走过,心情一下低落到了极点,往常登山的快乐竟消失的无影无踪。看来,人的心情与环境、气候还是息息相关啊!
想象着马上就要登顶磨山,迅速调整心态,紧跟帽檐大哥稳步前行。来到一处乱石叠加的崖坡,小路出现了分岔。一条沿崖坡直上,一条从崖壁右侧绕行。湿滑的石壁上,帽檐大哥拽着杂草灌木几番试探,终感直行安全隐患巨大,随指示大家就地等候,自己沿右侧崖壁探索上行。等待的间隙,不甘寂寞的“洋洋”,手脚又痒了起来,对俺与卢站长的提醒、抗议,置若罔闻,竟像个攀岩运动员一样,向上开始了攀爬,且很快不见了踪影。这样的路俺是断然不敢尝试的,此时,恰好传来帽檐大哥呼唤前行的声音,随迅速与“玉芝大姐、卢站长”,沿右侧崖壁绕行。绕行的路曲折蜿蜒,虽较为舒缓,但十分湿滑,半步之外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每一步前行都必须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在崖壁上爬过两个“之”字,终在12:27分,在一片浓雾弥漫的松林中胜利会师。
松林下,寻一处平坦之地补充能量,看海拔达1097米,离磨山顶已一步之遥,众人十分开心,俺更是有些小小的激动。
浓雾中沿小路继续前行,走过一个长长的斜坡,翻上一处石头摞石头的崖壁,在空中雀鹰地鸣叫声中,12:47分,众驴终于开心地站在了海拔1179米的磨山山顶。“玉芝大姐、洋洋”激动地像个孩子般,举杖狂舞。
这磨山顶连续两年前来,想不到竟是同一天,说是巧合,但俺更相信是天意。此时山顶云雾弥漫,石缝中大片的紫色沙参水灵灵摇曳生姿,朦胧梦幻,令这神秘之地更加神秘。据记载,这磨山山顶有过一座奇特的石圈,《泰山道里记》称“五女圈石”。《泰山述记》亦云此为“仙人牧地,巨石环列,秀丽异他处”,“为五仙女为之”。志书载“巨石环列”,“夜有呼号相力声”。这些记述,无疑说明,这里就是祭祀泰山最早之所在,是古人祈求与天沟通最早的场所。
神秘的“五女圈石”,究在何处说法不一。踏遍山顶,窃以为,那一大片色彩斑斓,裸露地表且呈环状分布的石头,或许便是那“五女圈石”的遗存。
怀着敬畏的心情,久久在此环绕、徘徊,试图从那些模糊的记述和眼前的景象中,拼凑出当年五仙女在此牧地、祭祀的盛大场景;想象着夜幕降临,那巨石间回荡着的神秘呼号相力声,感受着古人与天沟通的渴望,及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
山顶的雾气愈发浓烈起来,令此地神秘的氛围更加浓烈,众驴包裹其中,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情不自禁,油然而生。
登泰山, “五女圈石”实在是一个必到之处。站立此处,天地间的强烈磁场,会让你瞬间进入历史的长河,蓦然读懂“泰山”,对“泰山”的热爱与敬仰,也会如滔滔江水,在心底汹涌澎湃,久久难以平息。
从两处“介丘”刻石旁下山,默默凝望着崖壁上斑驳的字迹,忽然明白了当年酷爱泰山刻石的吴同春,为何在此两次刻石“介丘”了。
下到“磨山”与“尧观顶”之间的垭口,在满地黄花中午餐,商议着下步的旅程。雾气愈来愈重,树林里云雾迷蒙,犹如黑昼,众驴一致认为,取消原定前去“尧观顶”的旅程,捡最近、最安全的线路返程。
迷雾中穿密林,过“耶稣石”,扭弯登山杖;经“双凤岭”、“木匠铺子”,快步下行,“天工开物”处眺望“小泰山”英姿,“灵龟”下勇蹚湍急水流,洗刷一路征尘,“响水河”畔静听水声轰鸣,渐悟“响水河”名称的来历,“三呼门”上,观飞流直下豪情万丈……。
泰山,就是一部博大精深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无论你何时前来,他都会带给你无尽的感悟,令你在曲折的人生路上,勇毅前行,从从容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