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骑龄二十五年、摔过的跟头能绕小区三圈、修过的车链比吃过的面条还多的自行车运动老炮儿,今天必须掏心窝子说句大实话:骑行锻炼这事儿,老天爷早就把“最佳剧本”写好了——主角是春、夏、秋,而冬天?顶多是个让你中场休息、养精蓄锐的客串角色。
先别急着反驳“冬天骑行多硬核”,咱用数据和体感说话,骑行圈的老伙计都懂:真正的骑行快乐,从来不是在寒风里冻成冰棍儿硬撑。春天是什么?是老天爷给骑行者开的“温柔buff”。气温从10℃慢慢爬到20℃,空气里混着青草和花粉的味道,不像冬天干得能刮掉一层皮。这时候的路面刚经过春雨滋润,摩擦系数刚好,既不粘胎也不打滑,踏频保持在80-90转/分,骑起来跟脚下踩了棉花似的轻快。早晨7点出门,天刚亮透,路边的迎春花、玉兰花顺着自行车道一路铺过去,风里都带着“别宅着,出来浪”的信号,骑20公里上班,汗都出得恰到好处,到公司冲把脸,一整天都精神抖擞,比喝三杯美式还管用。
夏天呢?虽然被吐槽“桑拿天”,但对骑行党来说,却是练耐力的“黄金窗口期”。别误会,不是让你正午12点顶着大太阳硬骑,而是傍晚6点以后的“黄金两小时”。此时太阳西斜,温度降到30℃以下,晚风一吹,带走骑行服上的汗水,那种“汗流浃背但通体舒畅”的感觉,只有骑过的人才懂。夏天的路面干燥平整,轮胎抓地力拉满,无论是平路巡航还是轻度爬坡,都能尽情发挥。更重要的是,夏天的白昼长啊!早上6点天就亮得刺眼,晚上7点多还能借着余晖返程,通勤骑行完全不用摸黑,不用像冬天那样,车灯刚打开就被夜色吞掉一半。我常跟身边骑友说,夏天骑行就是“痛并快乐着”,痛的是汗湿的骑行裤贴在身上有点黏,快乐的是每次骑完都能清晰感觉到耐力在涨,体重在掉,喝冰可乐都比别人理直气壮。
再说说秋天,这简直是骑行界的“天花板季节”,没有之一。气温稳定在15-25℃,不冷不热,湿度适中,连风都变得懂事起来,要么顺风推你一把,要么侧风给你点小挑战,绝不会像冬天那样迎面给你一巴掌。秋天的路面是全年最友好的,没有春雨的泥泞,没有夏雨的积水,更没有冬雨的结冰隐患,无论是公路车还是山地车,都能放开了骑。我最喜欢秋天的周末骑长线,郊外的柏油路两旁全是金黄的银杏和火红的枫叶,骑累了靠在树干上,啃个面包喝口水,看着落叶打着旋儿飘下来,那种“人与自然无缝衔接”的惬意,比在健身房撸铁爽一百倍。更关键的是,秋天的通勤骑行堪称“享受级”,早晚温差不大,不用像春天那样纠结穿薄外套还是厚外套,也不用像夏天那样扛着一身汗味挤电梯,骑到公司刚好神清气爽,完美平衡锻炼和工作。
可一到冬天,画风就彻底变了,从“享受骑行”变成了“渡劫骑行”。咱先说说这个日照时间,简直是骑行党的“天敌”。冬天的太阳像是赖床不起的懒虫,早晨6点出门,天黑得跟半夜似的,小区里的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路面上的坑洼、碎石根本看不清,骑快了怕撞车,骑慢了又冻得慌。更气人的是傍晚下班,下午6点刚过,天就跟被按了快进键似的黑下来,原本熟悉的自行车道,瞬间变得陌生又危险。我去年冬天硬扛过一次通勤骑行,下午6点半骑在半路,车灯照出去的光被夜色裹着,只能看清前方5米的路,旁边的汽车开着远光灯晃得人睁不开眼,冷风顺着骑行服的领口、袖口往里灌,冻得我鼻子通红,鼻涕直流,手套硬得像铁板,刹车都得用更大的劲儿,骑到小区门口,膝盖僵得差点下不了车,第二天起来腿酸得跟跑了马拉松似的。
再说这温度,冬天的早晚温差能差出一个季节。早晨出门,气温可能只有零下几度,空气冷得像冰碴子,吸一口进肺里,感觉气管都在“结冰”。就算穿了加绒骑行服、防风手套、护膝,也扛不住长时间的寒风侵袭。我见过不少骑友冬天硬骑,结果冻得手指发麻、膝盖疼痛,甚至因为路面结冰打滑摔车,得不偿失。骑行的核心是锻炼,不是“比谁更抗冻”,冬天早晚的低温环境,不仅容易让肌肉僵硬、反应变慢,增加安全隐患,还可能诱发呼吸道、关节方面的问题,这就违背了骑行锻炼的初衷了。
所以啊,老炮儿我早就想通了,冬天通勤骑行?果断“战略性放弃”,换成公交地铁,咱不跟老天爷硬刚。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骑行热爱,真正的骑行党,从来不会因为季节变化就封存爱车——只是把“通勤锻炼”改成了“空闲时间精准骑行”。这可不是偷懒,而是科学锻炼的智慧,咱自行车运动讲究“顺势而为”,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把骑行从“刚需通勤”变成“享受型锻炼”。
比如周末的中午,太阳出来了,温度升到5-10℃,这就是老天爷给的“骑行窗口期”。穿上分层骑行服(内层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戴上防寒骑行镜和加绒骑行帽,推着爱车出门,找一条车少、路面平整的公园绿道或者郊区公路,骑个30-50公里,既能满足锻炼需求,又不用遭早晚的罪。我现在冬天周末常去城郊的绿道,中午的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路上没什么车,能尽情调整踏频,感受风的阻力,累了就找个向阳的长椅歇会儿,喝口温热的运动饮料,看着远处的麦苗、树木,那种惬意劲儿,一点不比春夏秋差。
还有工作日的午休时间,如果公司附近有合适的短途路线,也能抽半小时骑一圈。中午温度最高,路面干燥,既能活动筋骨,缓解上午的工作疲劳,又不用担心天黑和低温问题。我公司旁边就有一条河滨绿道,中午12点半到1点,我常会骑上爱车绕两圈,回来再吃午饭,下午工作都更有精神。
可能有人会说,“冬天不骑行,耐力会下降”。放心,老炮儿教你个小技巧:冬天空闲骑行时,可以适当增加踏频、降低阻力,保持中等强度,既能维持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又不会因为高强度运动导致出汗后着凉。同时,搭配一些室内力量训练,比如深蹲、弓步、核心训练,就能完美保持骑行状态,等春天一到,再恢复通勤骑行,保证你一骑就找回状态,甚至比去年秋天更猛。
骑行是一场漫长的热爱,不是一场“逞能的比拼”。春夏秋的通勤骑行,是融入生活的锻炼;冬天的空闲骑行,是沉淀热爱的享受。作为自行车运动老炮儿,我始终坚信,真正的骑行智慧,是懂得根据季节调整方式,既不辜负春夏秋的好天气,也不勉强冬天的坏环境。
所以啊,冬天别再硬扛着早晚骑行通勤了,该坐公交坐公交,该地铁地铁,把爱车擦干净、打足气,等周末中午、午休时间,再带着它去感受冬天的暖阳和宁静。这样既安全又健康,还能让骑行的热爱持续更久——毕竟,咱骑行党追求的,是一辈子的快乐,而不是一个冬天的“硬核虚名”。
怎么样,冬天的骑行计划想好了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