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正大学旧址
世人都说,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是民国年间在江西吉安泰和县杏岭村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在吉安、南昌生活工作三四十年,与泰和县咫尺天涯,一直心心念念有梦,却从没见过“杏岭真面目”。
今,2025年10月,从北京回江西,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东家宏声公司新一代朋友陪同来到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好梦成真,探访了中正大学“出生地”,现在这儿叫“中正大学旧址”,离泰和县城约4公里。
在我的想象中,杏岭,应该是赣江边的小丘陵,空旷、辽阔。
而今所见是一个小村庄,房子连着房子。
沧海桑田,今之所见“中正大学旧址”,就是一栋砖木结构、两层楼的民国赣派普通建筑,灰砖马头墙,乌漆墨黑的木头栏杆,展示其历史悠悠。当代新农村建设,门前的村路小巷,相向而行的小车可以轻易会车。
回望八十五年过去,路迢迢(tiáo-tiáo),走四方。现在,江西师范大学大学早已在南昌瑶湖之畔(pan)耕耘多年,此地空余总务楼。
繁体大字行书从左到右横写“总务处大楼”,还有六个竖写黑体“中正大学旧址”。
还有铜牌“泰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正大学旧址(总务处大楼)”“国立中正大学总务处”从材质和简体字,可以看出,这不是“原件”,而是后人新挂的招牌。
还有石碑和简介:
原文如下:
“中正大学旧址——总务处大楼:位于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杏岭自然村。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江西省政府迁至泰和,于1940年10月31日在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创办了国立中正大学,并在此办校四年半。办校第一年设文、法、工农三个学院,随后增设了文史、生物二系及三个专修科。该校创办于战火纷飞、全民抗战的艰苦时期,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它既是抗战办校的见证,又是涉台文物,对于弘扬抗战文化、加强台海联系和祖国统一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外延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现在,村里的“老表”,中正大学的“邻居”都富裕了?
建起了新的洋楼和别墅。
还建有杏岭姚显微学校,“杏红花朵艳,岭翠人才兴”。学校去年还是“同学少年”书声琅琅,今年因为“并校”,学生都并到县城去了,现在变成“校门紧闭锁绿荫”了。
丘陵有起伏,人间有贫富,新房起,旧屋危,此事古难全。新居新房旁边,又见几栋危房,破败,不堪。看青砖老旧,残垣断壁的,应该是“民国遗爱”吧,或者就是当年“国立中正大学”的校舍?且待考古专家“说玄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这,看到一张“城中村改造提升效果图”。这里,还有梦!
“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规划图色彩鲜艳,应该是最近这一二年所做。规划了27个项目。
其中与中正大学有关项目(景点)十个—— 8号私塾教室还原、 6号教师宿舍:姚显微等战地服务团展示、 4号教师宿舍:胡先骕等教授形象展示、 7号教师宿舍学生宿舍还原、中正广场、2号保卫处还原、1号总务处大楼:院系架构展示、显微湖 、校门旧址
可能是“孔方兄”还在路上,MONEY欠佳,规划还只是在墙上挂着。但愿这规划早日落地。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