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千年的华夏历史上,“关中”这片滋养了十三朝古代的土地就是厚重的代名词。
这里既有“赳赳老秦,复我河山”的悲壮,也有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辉煌,还有“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权贵头”的凄凉。
似乎只要一踏进潼关,就连吹过来的风都在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的古老寓言。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唯一的“美人县”就隐藏在这回荡着粗犷秦腔的西北大地上。
一、
在陕西省榆林市的东部,有一个面积1212平方千米,人口十多万的小县城。
这个小县城就是因盛产小米,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的陕西米脂县。
米脂县虽然看着不大,名声不显,但历史可是非常悠久的。
传说上古时期,这个小县城是由五龙氏来治理的。
米脂县正儿八经的历史可追溯的商朝,当时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是龙方和鬼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米脂县都是汉、羌杂居,民风非常彪悍。
从北魏开始,这里就一直被称作银州,米脂县这个名字还是成吉思汗攻占陕西后,在1226年设立的。
因为历史悠久,2014年的时候米脂被联合国评为千年古县,是整个陕北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城。
作为曾经的边关要塞,米脂县见证了众多王朝的兴衰更替和守关将士的悲欢离合。
频繁的战乱让不屈的好武精神刻在了当地人的骨子里,所以米脂县又有“英雄县”的美誉。
推翻大明王朝统治,喊出了“均田免粮”口号的闯王李自成就是米脂县的好儿郎。
现如今米脂县的北盘龙山上,还保留着他当年为自己修建的行宫。
这片占地11400平方米,依山而建宏伟行宫,是整个西北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每年都会吸引不少的游客前来观光。
英雄的血脉是可以遗传的,米脂人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从来都不甘人后。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马明方,黄埔一期毕业的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都是米脂人。
走进这座屹立于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县城,随处可见岁月雕琢出的历史烙印。
那悠悠流淌着的无定河水,窑洞古城里面不疾不徐的渺渺钟声,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智者,一遍又一遍的给游人诉说着米脂曾经的辉煌和变迁。
相较于“英雄县”这个名号,米脂的另一个别称“美人县”要更为人所知。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是自古就流传在关中地区的民谣。
吃着流脂小米长大的米脂姑娘一个赛一个的好看,所以从米脂走出来的婆姨从来都不愁嫁。
一个并不起眼的西北小城,为什么能够孕育出众多天生丽质的女性呢?
二、
貂蝉是四大美女当中唯一一个北方人,但有关于她的出生地和来历一直都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貂蝉是小说杜撰的,也有人认为貂蝉是有历史原型的。
米脂县的县志记载,貂蝉出生在城西石沟镇的艾好峪村,那里还有一个貂蝉洞。
为此米脂县政府还在滨河公园修建了一座高达7.5米貂蝉像,证明这里就是貂蝉的故乡。
但历史学家指出貂蝉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汉代侍从官员帽子上装饰物。
元代杂曲《连环计》中也说貂蝉原名叫任红昌,是山西忻州人。
这个说法甘肃临洮康乐人不认可,他们那里也有和貂蝉有关的历史遗址,也是貂蝉故乡的有利竞争者。
不管貂蝉是哪里人,都不影响她的美貌,也不影响她成为最出名的米脂婆姨。
有人说米脂的女性之所以个个都貌美如花,是因为这里绝佳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
米脂县的海拔在1000米左右,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流金河浇灌的土地又十分肥沃。
所以米脂这个地方非常适合谷物类生长,丰收是经常的事情。
能吃饱饭的米脂姑娘一个个身材高挑,面色红润,这在古人的眼中自然就是不可多得的好生养婆姨。
再加上谷类作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经人体吸收后可以改善皮肤,所以虽然生长在黄土高原上,但米脂的姑娘一个个都非常的水灵。
这还真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医疗界的专家们早就得出过结论,经常摄入谷物类粗粮对人体健康是更加有益的。
除了饮食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口的融合也是米脂婆姨闻名于天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类的基因是非常神奇的,在遗传的过程中会自动的去芜存菁,这也是混血儿普遍都长得比较好看的原因所在。
米脂自古就是边关要塞,这里不但汉羌杂居,而且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将士戍守边关。
民族和血脉的融合让米脂本地的居民大多都有着立体的五官和挺拔的身姿。
在男性的身上这个特点看上去可能不是太明显,但却会让本就优秀的米脂女性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当然美不只是外表,内在也非常的重要。
专家们在米脂出土的汉朝石刻壁画《伏羲女娲图》、《乐舞百戏图》等文物中发现。
壁画上的女性显得非常独立,不但有载歌载舞的曼妙婀娜身姿,还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场景。
可见在汉朝以前,米脂的女性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并不依附于男人。
将美丽、大方、独立、自主这些特点融于一身的米脂女性简直就是完美的存在,怎么可能不出名呢?
米脂县《乐舞百戏图》
三、
米脂女性身上的这种精神一直流传至今。
1913年米脂进步女性高佩兰在陕北地区率先创办了米脂女子高级小学,教导家乡的姑娘们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做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正是因为有众多向高佩兰一样明事理,追求自由解放的女性存在。
所以米脂的姑娘小时候基本都不裹脚,不唯唯诺诺的接受强加给自己的悲惨命运,做事大胆热烈,走上革命道路的非常多。
高佩兰
她们当中有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英勇就义的烈士杜焕卿。
有倾其所有培养下一代,享誉全球的人民教育家杜岚。
也有投身祖国建设的高级干部安建平、杜瑞兰。
进入新时代后,米脂婆姨从曾经的民间称呼变成了三秦大地所独有的文化符号。
199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曾经以《美哉:米脂婆姨》为题,向全国各族人民详细介绍了米脂的女性,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整个陕北的人都把媳妇称为婆姨,但只有米脂的婆姨作为一种“文化品牌”走出了关中,走向了世界。
日本的一位女性学者曾被米脂婆姨的文化深深吸引,为此连续20年来到米脂杨家村做研究。
她多次在记者面前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真正的米脂婆姨。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女性长得好看的城市有不少,长沙、武汉、杭州、重庆、深圳等大都市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能被全民认可,最深入人心的,唯有米脂这个小县城。
之所以会如此不但是因为米脂女性的美经受住了上千年历史的考验,还因为从这里长大的姑娘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奔放,非常非常的真实。
当元气满满的米脂姑娘扎上头巾、穿上艳丽的彩衣,把串着红绸子的腰鼓敲起来的那一刻,美真的就被具象化了。
和婉约的江南水乡女子不同,米脂的婆姨身上多少带着一丝巾帼不让须眉的阳刚气。
在多出来的阳刚气不但没有让米脂姑娘的形象减分,反而给她们增加了一股别样的美丽。
当这些姑娘们欢笑着用脆生生的语调将歌词直白,感情浓烈的榆林小曲唱出来的时候,甜蜜指数真的会肉眼可见的飙涨。
来米脂旅游千万别光顾着看随处可见的漂亮姑娘,还要去品尝一下当地独有的小米菜肴和驴板肠。
都说河间的驴肉知名,其实米脂人用当地特产的红葱烹饪出来的驴肉也是一绝。
现如今米脂的常住人口只有十多万,许多年轻的女孩子都去了大城市为生活所打拼。
但这座因米脂婆姨而闻名的小城却并没有就此落寞,反而是如同小米酿造出来的烈性白酒一样,越陈越香。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远离大都市喧嚣的米脂县城就好像是一个行走在岁月长河里的说书人。
用关中人特有的大嗓门日复一日的讲述着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当中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不但有独一无二的米脂婆姨,有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香甜小米,有美轮美奂的剪纸窗花。
还有高亢嘹亮的锁啦,大开大合的秧歌和一个个扎着白羊肚毛巾,乐观向上的壮实汉子。
从这座豪情与风姿完美融合的小城里走过,会发现人间很美,很值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