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重阳时节是天地气机转换的时候。如果你注重呼吸训练,每天清晨站桩时就会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到天地气息的幽微变化。空气中透出丝丝清冽的气息,但又未至凛冽,哪怕不做深呼吸都能从丹田接纳到通透的气息,感受到天地的廓远清朗。
这样的季节最适合登高,尤其是京西的香山。多年前在北京求学时我和同学去过一次,感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的意境。当年我爬香山的时候还没有建索道,就连槭树和枫树也傻傻分不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收获登山赏红叶时的美好体验。
因为红叶树种随着温差的增大,会有非常明显的变色过程,所以赏红叶的传统古已有之。香山的林木蓊郁茂盛,其古树总量占到北京城区古树总量的四分之一,仅一、二级古树就有5800余株。在那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杜牧笔下“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境,走着走着便情不自禁想停留下来——黄栌树开花时如烟如雾,但到深秋时树叶便会先变黄再变红;漆树的树叶红橙黄色夹杂不一;乌桕树叶常常在色彩的变幻中就成了深紫色;大家最熟悉的枫树则呈现出猩红色;槭树凭借着高大的树干本就独树一帜,秀美的叶形和整株通红的色彩让人难以忘怀……
不同的红叶树,其树叶在同样的温度变化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即便是同一棵树,不同的树叶对环境的感知力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登山赏红叶,聚焦于本身色彩交织的树木是一种乐趣,把视野放宽,极目远眺,看到红、橙、黄、绿、紫等色彩互相交叠,会感受到层林尽染中的“染”字是对大自然的杰作多么形象的表达。如果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还能望见竞秀的树叶与蜿蜒的古长城结合的画面,那又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清“四王”之一的王翚创作过一幅《溪山红树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以高耸的山峰为主体,山溪逶迤前行,涟漪阵阵,秋波荡漾,林木参差错落,红翠相间,整幅画面都透着幽深的秋意。画面的主体是山峰,和我当年在香山赏红叶时所见的图景差异甚大。深秋时节,香山红叶之于山峦不像画中那样点染些许,而是成片地错杂,与山景交融,气势与色彩一样铺展辽阔。
很多年后,当年在熙熙攘攘的赏叶路上忙不迭购买的塑封装红叶早已不知所终,但那天为了去赏红叶特意穿的红色毛衣配米色的马甲我一直记得,那是像红叶一般炙热的青春年华,所憧憬的人生就如同眼前色彩斑斓的秋景,那时是读不懂秋叶静美的一面的。
秋日天地的肃降之气总是一日胜过一日,但恰恰是这样的气温条件让菊花迎来了怒放。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的秋天,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就是写菊花,学校门口就是市中心著名的江阴路花鸟市场,所以老师豪气地开放课时专门让我们走出校门赏花作文。路过外婆开的花店时,我自豪地告诉同学们这家花店里卖的菊花品种是最齐全的。放学回家后我又端详了好一阵菊花才提笔作文,具体写的什么我已记不清了,但怒赞菊花傲霜绽放、正直坚强的姿态和精神我记得很清楚。从此以后每次写到花花草草,总习惯要赋予它们人格的力量,直到人到中年,读了《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又了解了植物内部的电传导系统后,我渐渐对花草产生了敬畏之情,它们的生存其实是极有智慧的,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地方。
好好珍惜短暂的秋日时光,去登高去赏菊去吃蟹,去奔赴每一季呈现给我们的美好吧。
原标题:《晨读 | 赵妃蓉:最是人间好时节》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郭影 钱卫
来源:作者:赵妃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