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遵义市绥阳县牢固树立抓文旅体融合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意识,积极推动诗歌文化从精神财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诗意浸润城乡的同时,也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新引擎。
该县通过打造“诗歌+文旅”特色,举办诗歌主题市集与文化节庆等活动,不断丰富场景业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诗意栖居、参与文化体验,逐步形成“以诗兴产、以产促诗”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具有绥阳特色的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
“悦遵义·绥阳诗潮市集”作为品牌文旅活动,围绕“悦遵义”文体旅融合IP,串联“悦听、悦动、悦读、悦品、悦购、悦游”六大体验场景,打造“可听、可感、可带、可参与”的沉浸式文商旅新名片,进一步宣传推介绥阳文化旅游产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
初冬微寒,但在风华镇盛林农场的“悦遵义·SuiYang诗意田园”之诗潮市集,十个展示消费现场却暖意融融、诗意流淌。诗意与市井烟火在此自然交融,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一场沉浸式文化休闲盛宴,生动诠释“诗乡绥阳”的独特魅力。
“茶寮论诗”区雅趣盎然。茶艺师娴熟沏茶,邀游客“以诗换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等咏茶佳句此起彼伏,游客围坐品茗,在诗词韵律中感受茶的甘醇。“茗香伴韵”围炉煮茶区炭火正红,茶汤微沸,驱散寒意,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通过抖音和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这个活动,氛围很好,让大家享受惬意时光,感受绥阳浓厚的文化氛围。”游客徐德勃说。
本地黄金茶、金银花茶等特产融入诗意场景,使品茶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提升了消费体验。“诗潮市集”区集中展陈空心面、稻香米、方竹笋、小米辣、金银花、黄金茶等农特产品,构成丰富的购物盛宴,承载绥阳的地道风味与匠心传承。
“绥阳小米辣品质很好,又香又辣,家里常买。”游客祝小敏说。盛林生态农场工作人员王永霞介绍:“诗歌创作协会的老师常来采风作诗,为我们的农作物创作了不少作品。”
集市还弥漫非遗文创的雅致情趣。制香摊前,融合花香与药香的气息沁人心脾。这些产品不仅是优质物产,更被赋予文化韵味,让游客感受诗乡山水滋养的独特风味。
游客李纹波认为,将诗韵融入非遗,如糖画、制香、做香包、投壶等,非常有诗意。
午后,身着汉服唐装的游客执扇撑伞,漫步田园阡陌,成为流动的风景。诗词接龙互动趣味盎然,小灯笼、莲蓬等雅致礼品更添文心雅趣。
画影江湖展区与文创工坊中,绥阳本土艺术家与高校学子的书法、绘画、摄影、文创设计等作品交相辉映,演绎“中国诗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傍晚,“赏诗意、乐互动、购农产、吃美味”特色直播开启。“诗乡杂货铺”直播间里,主播手持糟辣椒,向网友介绍绥阳物产与诗意。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穿梭摊位,展示农特产品,吟诵本土诗歌,为购物体验增添古风乐趣。
汉服元素成为活动亮点,恰如绥阳诗歌从东汉至今的传承流转,与诗歌吟诵、农产展销相映成趣,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诗乡”魅力。
美食区同样引人驻足。绥阳“特色十二风味”香气四溢:山野泡椒牛肉软烂入味,酸汤荷香稻花鱼酸爽开胃,方竹黄焖稻香鸭脆嫩多汁,每道菜品都承载当地独特风味,让群众在逛市集、看直播的同时大快朵颐。
从东汉尹珍设馆讲学,到今日“诗乡杂货铺”直播带货,绥阳诗歌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将特色物产、非遗技艺与诗词雅韵、休闲生活深度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高品位的消费体验,更擦亮了“诗画绥阳”文旅品牌,为当地文旅融合与消费创新提供鲜活范例,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这也是绥阳县实施“场景+住宿+多业态”文旅融合战略,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
来源:遵义日报
作者:庞飞 向维忠 周雪舟 李前勇
作者单位: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绥阳融媒
编辑:朱懿
编审:李俊 肖静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