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游记之十七 延安宝塔山
从延安新区返回,我们在清凉山附近下车,走到清凉山广场。清凉山古称万佛寺,门票成人40元,学生20元。静卧在延安城东北的延河之畔,与凤凰山、宝塔山隔水相望。清凉山景观总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佛教历史文物古迹,二是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新闻及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三是太和山道教教观。朋友说,其名清凉,正是契合了佛家、道家所倡导的离尘出世、追求内心清凉的境界。清凉山历来为延安名胜,历代名人咏诗、题词甚多。
清凉山是新华书店最早门店所在地,是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所在地,山脚下有延安新闻纪念馆,但是没开门。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得到历代名人骚客赞赏。有私人经营的旅游车,60元一位,可载客到清凉山个各个景点,我感觉还是挺实惠的。
在清凉山东南面,我们看到了“各界人士欢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大型雕像,反映的是1937年1月中共中央从瓦窑堡进驻到延安的内容,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就放在了延安。
随后我们步行前往宝塔山,宝塔山原名嘉岭山,因山顶唐代古塔得名。这座九层八角砖塔高44米,始建于公元766年,历经宋、明、清多次修葺,融合了多朝代建筑艺术精华。登塔远眺,延安全城尽收眼底,古人"嘉岭叠翠"的诗意景观至今犹存。
20世纪30年代,历史赋予宝塔山新的使命。随着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宝塔成为革命圣地的视觉符号。 1937年新华广播电台在此架设天线,红色电波从这里传向全国,宝塔山的光芒从此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
南门里城楼边的延河上有一座桥,我们从这里跨过延河,来到宝塔山下。门口的游客中心很大,在里面转了半天,竟找不到入口,还求助了工作人员。宝塔山景区票价60元(成人)和30元(学生),景区车票20元。如果不是特别年迈的老人,完全可以自己步行上山,虽然有些累,但风景绝美。我们因时间较紧张,选择了乘观光车车登山。山路两旁,树木葱郁,让人心旷神怡。
时间不长,我们来到了宝塔山脚下。宝塔山位于延安老城东面,抬头仰望,宝塔山的雄伟壮观尽收眼底。那座高耸入云的宝塔仿佛是天地的支柱,屹立在山顶之上,俯瞰着整个延安城,我们被眼前的壮丽风光所震撼。只见延安全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起伏,近处的城市建筑错落有致。我站在塔下,感受着那份历史的厚重。宝塔山上的宝塔是延安最著名的地标,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登临其上,圣地景色尽收眼底,高原风光一览无余,我不禁想起当地人说的一句话:“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延安。”
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岭山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共九层,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 “俯视红尘”,南门额书 “高超碧落”,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
我对朋友说,宝塔始建于唐代中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宝塔内辟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山上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最著名。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还有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宝塔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朋友说,“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老人这句诗地表达了人们对宝塔山的眷恋和对延安革命圣地的热爱。
蒋国良,2025.9.1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