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意味十足的青岛蓝谷,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宁静——这不是什么“警匪片”,而是刚刚落地蓝谷的沉浸式战术竞技项目,为这片忙碌的土地,增添了一丝活力。
9月26日,位于青岛蓝谷的沉浸式战术竞技项目——仟机地正式开业,作为区域内首个此类项目,仟机地立足扎根在蓝谷的众多年轻群体的强互动体验需求,打造道具模拟、场景还原、玩法多样的集专业化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战术竞技场景,为家庭亲子游乐、企业团建活动、青年社群团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
仟机地项目的落地,填补了蓝谷在沉浸式运动体验领域的空白,为蓝谷商业新业态版图的发展补足了一块重要“拼图”。
作为青岛的科技产业聚集区,蓝谷汇聚了大量的科产工作人员以及院校研究所的高知人群。过去,传统的餐饮+购物的商业业态客群覆盖不足,难以满足围绕在蓝谷周边生活的广大年轻群体的多样化生活休闲娱乐需求。为此,青岛蓝谷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以集娱乐与互动体验于一身的项目落地为引,加上以新规划的邻里中心项目为轴,打造9000平方米的社区商业,正预示着蓝谷正经历着一场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商业革命,加速着蓝谷从纯粹科学园区向产城融综合体的转变。
从运营模式上看,仟机地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串联起了蓝谷区域内的现有资源,形成了“文+体”的联动文旅项目。一是串联国家深海基地、矿晶博物馆等研学地标,打造“深蓝探秘+战术竞技”主题研学路线;二是连接天泰、海泉湾等温泉项目,开发“运动竞技+温泉康养”的特色旅游项目。
2
像仟机地这样的项目落地,是青岛蓝谷长期积累的产业与资源优势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首先从市场需求来看,作为青岛“一谷两区”战略的核心承载地之一,蓝谷汇坐落着50余家“国字号”科研机构与高校院所,汇聚着大量的年轻高知群体,这类人群对沉浸式交互体验、体育竞技等新业态接受程度高,需求度大,为仟机地等新兴项目的市场开拓提供了稳定客群基础。
其次从业态基础上看,蓝谷依托现有的资源,已形成特色多层次的文旅体系,坐拥大陆唯一的海水溴盐温泉,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康养集群,同时发展以国家深海基地、矿晶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研学基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40万人次,半程马拉松、海岛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每年吸引超3.5万人参与。
仟机地落地之后,在商业业态方面将与蓝谷现有业态形成互补,形成“体育竞技+赛事举办+生态康养+特色研学”的文旅+全生态链条,进一步激活全域消费的活力。
3
对于蓝谷来说,在商业配套和文旅方面发力,一直是个系统工程,这也是从省市各级对其定位所致。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地处滨海综合发展轴、鳌山湾滨海生态带的蓝谷成为“推动周边城市与青岛同城化发展”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之一,承担起打造创新文化浓郁、城市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重任,成为青岛纵深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
青岛市党代会曾提出“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双核’引领作用”,要求“围绕环湾都市区,推动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加快建设。”重任在肩的蓝谷,以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品质加快打造蓝谷新城。
为此,蓝谷在商业业态方面屡现大手笔,2025年4月,青岛蓝谷国际蓝色生物谷园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项目(一期)正式划拨土地,计划于2026年4月开工,而青岛蓝谷鳌山卫海洋高端装备、CBD、北航科教新城、海洋文旅、温泉海洋装备、海洋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一期工程,也已于2025年5月完成招标。这些基础项目以及设施建设,为蓝谷带来了稳定的就业人口和城市活力,为商业业态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时,蓝谷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特色,打造“蓝色文旅”这一张文旅名片上,频频放大招。
随着山东将现代海洋旅游产业列入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蓝谷高效统筹区域海洋文旅资源,打造了一大批多功能科技文化研学平台。去年,全国唯一国家级海洋考古博物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项目启动。目前蓝谷辖区内已开展研学活动的单位有23家,其中科研单位的科普场馆达18家,打造研学精品路线6条,精品课程30余项。仟机地的落成使用,将文化研学+竞技互动完美串联,形成了文旅+科创研学、文旅+体育竞技的完美闭环,为蓝谷发展文旅产业,培育文旅新业态提供了新鲜动能。
仟机地的开业,是为蓝谷的发展打响的“发令枪”,在产业导入以及商业新业态发展的双重加持下,蓝谷正完成从科研人员聚集地到宜居宜业蓝色新城的转变,从单一业态,到覆盖文旅康养全链条的商业综合体,更多的变化正在这片蓝色热土上悄然发生。(文/陈柏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