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故里朝阳山
作者:刘庚辛
巍巍秦岭,神峰兴隆,余脉连绵数百里向南蔓延,一路奇峰绝壁,逶迤曲折,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地带,便成了群峦拱秀的神仙福地。有地理学家黄宝山①老先生称:“朝阳山一围九十九峰,宛如莲台。”一曰五龙捧圣,一曰百鸟朝凤,是出一品帝王娘娘的风水宝地。这里就是炎帝故里朝阳山。
正如洋县文化馆原馆长段继刚老师所说:“在历史面前,我们有时会显得那么无知。做梦都没有想到生我们养我们的这块土地7000年前竟是我们祖先炎帝的出生地。”
依据段继刚老师主编的《华阳印象》首刊茅坪版中所载文献,7031年前,中华第一世炎帝魁隗氏就出生在茅坪朝阳山北坡的天然溶洞中。这个山洞,茅坪人祖祖辈辈称它皇龙洞。据当地老人讲,皇龙洞深不可测,可通达山外。
2000年,我进洞考察。洞在朝阳山古庙后的北坡,洞口朝东南方向,一山斜伸挡住北方,背风向阳。洞口由两山相靠而呈三角形,洞内宽一丈多,高1丈5尺有余。前行五丈左右,洞越来越窄,黑暗无光,也更潮湿。我用脚步来回丈量二百多步,被黄沙石塌方堵塞,再不能进去,一群人便退至洞口。发现洞顶呈硬壳状,有灰绿色钟乳石。洞穴地面比较平滑,坚硬的钙质层上附有绿色苔藓,洞内可住一家人。
推想,远古时期的朝阳山地理气候非常优越,有利于先祖们在此生存,故炎帝就出生在这里。据洋县文史专家段继刚、吕彦智、周忠庆等亲自赶赴朝阳山多次考古论证,7000年前氏族群首有蟜氏女妊姒居茅坪常羊山皇龙洞中,梦神龙而生炎帝魁隗氏,其形为牛首人身,头生双角。魁隗氏年少时跟母亲妊姒在朝阳山、九池坝、女儿坝、阳河一带生活,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稍大时随母亲走出朝阳山,在阳河、仇渠、龙亭一带都生活过。魁隗氏沿褒河向宝鸡迁移,19岁在宝鸡继位第一世炎帝。由于炎帝朝重视天文、气象,开启农耕,后人又称神农治世。炎帝之母妊姒,官职柱下史,主管天文气象,曾在华阳的龙山、牛岭、朝阳山等山头设立测天观象灵台,研究日月出没与气候变化规律,用来指导当地农耕生产。于是华阳和茅坪这块土地上就播下了上古天文学与农耕文明的种子。
读史而知天下。《山海经,大荒西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据史料,可知常羊之山即为炎帝之出生地。所谓常阳之山,山势朝南,向阳之地,后人美称为朝阳山。亦有人称之为凤山,华阳有龙山,茅坪有凤山,故统称龙凤山。
如今的朝阳山(常羊山),群山之中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广湘寺,庙宇三进,内供诸佛神像,墙有彩绘壁画。80年代,茅坪一位和尚各方化缘,募集资金,山下信众也捐资投劳,多次修缮,曾一度香火旺盛。庙旁的山湾里有一座建于唐代早期的皇姑坟,庙前鼓形山包上曾建有神农阁,世世代代供奉炎帝神像。朝阳山下30余里的茅坪古镇曾有一座三院一体的三皇庙,内供伏羲、神农、药王三圣,后成为学校。这是史料记载之外仅有的考证。
炎帝故里在茅坪山水间尘封了7000多年。自从2000年起,洋县文史学者段继刚、吕彦智、周忠庆、叶平等老师分别对炎帝故里朝阳山进行实际考察与研学,后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登山,探踪寻祖。洋县作协、汉江文学等媒体与作家、文学爱好者纷纷赶赴神农生地,进行探秘研学。
从茅坪镇登朝阳山,有两条路径。第一条,从山下的周家沟起步,一路悬崖峭壁,栈道遗迹众多,林木蔽日,路窄苔滑,路虽是捷径,但比较艰险。另一条路,从山下靳家湾起步,到棋盘沟人家,有近十里硬化路,在桥湾瀑布附近停车后再走小路,经棋盘沟直上还有三十余里。一路翻山越岭,走悬崖峭壁,踏羊肠小道,但处于南坡向阳地带,路上干燥,落叶覆地,走起路来沙沙作响。约攀爬两个小时可到达南天门山垭,登山者一路上捧山泉解渴,赏奇花异草,惬意非常。
由于朝阳山属国家野生动物大熊猫保护区,山中时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野生动物出现,不过极少相遇。常见有珍禽红腹锦鸡,突然从林中窜出,惊艳之际匆匆而去。几只红嘴蓝雀会托着长长的尾羽喧闹着从你头顶掠过,大有好客迎宾之趣。我写过一首油诗:
北去茅坪一日程,
棋盘直上三千峰,
朝阳山在云雾里,
皇龙洞居林莽中。
广湘名刹遗旧事,
皇姑古冢悲秋风。
历史尘封七千载,
谁知炎帝此山生。
朝阳山下就是茅坪古镇所辖的九池河。沿河谷而上,林深沟峡,水流湍急,瀑布山潭多隐于苍山古木之间。路临河畔时可见奇石堆雪,碧水潺潺。到了九池最远的人家,那里有一响潭瀑布,雷鸣震响,深潭聚翠。宽阔而平坦的连山石上碧流飞泻,清澈见底,真可谓“泉从石上流”,颇有秦岭山中小壶口的景致。由于仙山胜迹之故,原来的九池垻也就改名为朝阳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朝阳山里出生了炎帝先圣,能不出名吗?我和段继刚老师一样感慨,我们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曾是少年炎帝生活的摇篮,是神秘的炎帝故里,是八千茅坪人民的骄傲!
注释:①黄宝山,洋县茅坪人,地方名医,精通地理,解放前在朝阳山中兴办造纸业,解放后定为开明人士。享年83岁。
个人简介:刘庚辛,陕西汉中洋县人。爱好文学,喜欢用诗歌记录生活,有散文及诗歌作品发布于市县网刊和纸刊。陕西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汉中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