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一场以“再造超山”为主题的座谈会在杭州临平区大运河(超山)文化研究中心举行。来自文史、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围绕超山区域的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区域协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为超山、塘栖乃至临平大运河的“新生”擘画新蓝图。
超山不仅是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曾留下“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的名句,成为超山人文精神的重要象征。
座谈会上,专家指出,超山的振兴不应仅停留在梅花景观的单一维度,而应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杭州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吴铮强提出,可通过“场景+住宿+体验+文创”的四维开发模式,将金石文化与宋梅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旅产品,实现从“梅花独秀”到“文化繁荣”的转型。
在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方面,超山-丁山湖片区凭借“山水相映”的自然格局,正逐步构建起“绿水青山”与“美丽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2023年3月,临平区启动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通过核心景区提升,建成10公里环山电瓶车道与多条游步道,形成约9.06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空间。
“我觉得丁山湖是最接近‘梦里水乡’的地方。”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杭州市政协城建委原副主任张和平说:“超山风景名胜区内山、水、田、园交融,超山与丁山湖构成了‘山水相映’的独特格局,为开发多样化的生态与文化体验提供了优越的基底条件。”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超山的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2025年第十七届杭州超山梅花节期间,单日游客量突破3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近千万元。此外,总投资约60亿元的“杭州平行世界”项目也已落地,将依托高科技互动体验,进一步推动超山从观光型景区向综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型。
超山的“再造”,并非孤立行动,而是融入临平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的重要一环。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的全线贯通,塘栖古镇、丁山湖与超山三大片区通过水陆联动,形成“运河引领、山镇湖联动”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未来,超山将不仅是春天的梅花山,更是一座融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综合性文化名山。”大运河科创城相关负责人说道,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下,超山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生态优势,在大运河的时代画卷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