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源泉镇泉河村,主要是泉河景区的青龙山,距离一百一十公里。导航是泉河景区,导航上没有青龙山。导航终点是群山环绕的一个山村,一条宽阔的河流缠绕,一座古石拱桥连接两岸,水边两排大树枝叶繁茂,形成绿色生态拱门,我竟认不出是何树种。两排树间有醒目红色横幅,上写大榆树饭店,两旁都是小桌椅,看似是个农家乐。刘红下去找人问路,得知青龙山古建筑群直行就行,要爬山得走另一条路。本意是看古建筑群。开车直行,过了树拱门,里面开阔了,大大的广场,两边都是饭店,看来是景区门前了。将车停在路边,走着过去,看到前面不显眼的墙上用粉笔写着古建筑群,还有一个箭头,入口正在维修,看着像建一座不高大的景区大门,看来以后再来可能要收费了,顺路标进去,池塘水榭,曲径环幽,就是有些破败,有些粗糙,正中有一水池,里面有一奇石,上写青龙潭,里面水声轰隆,有巨量清水注入循环,潭内许多落叶杂质,有些破败之感,还有许多粗铁管探入水潭,旁边是座八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厂房,像大型提水站,还在运行。对旅客感觉有些怀旧感觉。再往前,有往上爬行的石台阶,两旁两座石制石兽,一座胸前刻有猃狁,一座刻着狻猊,胖胖呼呼大眼大嘴咧着,露出两排板牙有些萌态。上行第一座小庙土地庙,很小很矮。再上行一座平台,宽敞平阔些,是龙王庙,正常三间硬山红墙灰瓦。旁边有两座碑亭,一座是清康熙年间重修白衣阁碑,却不见白衣阁,也见此处历史悠久。再往上就到了山门了,很有气势,也有特点,四柱三拱门门歇山顶砖石结构,看上去砖雕垂花门楣装饰有些古意有些看头。门匾古万音清,不知何意。进山门,一进院落,最里面三座小庙皆硬山,有城隍,石大夫,狐仙庙,转弯上行,有一进院落,入口一排石碑起了影壁墙作用,感觉是寺庙主殿三间带前廊硬山三元大殿,一座多通石碑组成的碑亭起了影壁墙作用,殿旁边有多通石碑有些古意,仔细看了,右侧石壁上带碑亭的叫透龙碑,是康熙年重修玉皇宫碑记,虽叫透龙碑,未见碑首有龙形透雕,连龙纹都未见,左侧廊下有乾隆年间重修三元殿碑记。三元殿后面是座小小财神庙,往前就有些好玩了,一面直上直下的巨大石壁,壁上有修葺的石阶,石壁上隐隐可见有层叠建设的庙宇洞窟。有些悬空寺的感觉。上石阶石壁上有石拱门,门内是T形甬道,甬道内还有瞭望口朝向外边 右侧出口是一侧平台,侧方是一侧硬山无生殿,正侧依山崖建有两层的白衣阁,一层全石结构拱门马师傅殿,上面是砖木结构的白衣阁的,下面的重修白衣阁碑记应该是指这里。甬道正上方是最高顶玉皇殿,三间硬山。玉皇殿右侧又是一个平台,平台正中是两层的观音阁,第一层是全石拱门青龙洞,上面是砖木结果观音阁。二层庙宇都有石阶联通。青龙洞内是个长长的天然洞穴,入口宽像客厅,门口内建有倒座神龛,位于拱门之上,下有四字空中老母,龛内塑有一正两副神像。神龛上有洞穴自然孔隙,光线从上往下照射,略显神秘。洞穴里面上面正中有一巨石,两侧各塑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探出,贴合青龙洞的主题,里面还很深,没有灯光,用手机照明,走进几步,下面还有一条青龙,里面更加深邃幽暗,不敢前行,退出。正对着青龙洞的是一座卷棚歇山八柱亭,建于光绪,石柱上有五字对联。亭内有连椅,后开窗通向山外,坐在椅子上,透过窗子,山下景致一览无余。一条大河呈U字形围绕着山村,河上间隔不远有新旧两座拱桥,四周连绵群山环绕,植被茂密,庙宇正处于山谷之中,河流缠绕其间,真也风水宝地。远看山下有一片水池,好像鱼类养殖场。山上庙宇群建筑的像是悬空城堡,层叠错落,还能洞穴探险,十分刺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