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重庆大渡口的一条徒步路线,既能走古道、穿越峡谷,还能钻老兵工洞、玩攀爬,沿途风景随手拍都是大片,全程不到7公里的环线充满了紧张刺激,整条线路走下来需要一定的勇气加持!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站:大茅峡古道
直接导航即可到达,这大门就是我们今天的起点,第一次看到大茅峡古道有点惊讶,认知中的古道都是青石板,呈现在前眼却是一条土路,差点以为来错地方,但门框上的几个大字提醒我,这确实就是曾经的古驿道。
踏入古道,沿途两边全是茂密的树林,光线瞬间暗了下来。古道为一米多宽的土路,深邃幽静,要是一个人走,可能还有点害怕。
说起大茅峡,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猫儿峡就有人知道了,它是长峡流入重庆的第一条峡谷,与铜锣峡、明月峡并称为重庆小三峡,大茅峡即猫儿峡的古称,大茅峡古道是旧时巴县连通江津的重要交通节点。
大约走了2公里左右,便来到古道的尽头,映入眼帘的是两块介绍牌,分别介绍了“月亮洞“兵工厂和“岷江一束”摩崖石刻。
月亮洞是我们下一站目的,这个“岷江一束”,传说北宋年间,苏轼等人从四川眉山顺江而下赴汴京任职,舟行至猫儿峡,见江水收成窄窄一束,遂上岸去王爷庙祈求平安,并写下“岷江一束”四字,后被庙中僧人刻于崖上。
第二站:月亮洞兵工厂
接下来可得小心了,难度上来了,去月亮洞兵工厂的路是条悬在峡谷边上的小路,走这条路是真有点吓人,好在不知道谁好心拉了几根绳子,抓着绳子走能稳很多,不然真不敢往前挪。
这段路特别陡峭,全程都要抓着绳子下来,惊险又刺激,但时刻要注意安全。
通过绳子下来后便能看到月亮洞兵工厂的大门了,这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利用天然溶洞打造的兵工厂,全称为“兵工署第 21 兵工厂工具车间”。
这个洞口位于兵工洞的第二层,楼梯被拆除了,下不去,但可以看到内部空间特别大,里面被隔成了一间一间的小房间,可能是以前的办公室或者加工车间。
返回继续沿土路往下走,能看到真正的入口,洞口采用混凝土浇筑,上方的标语极具年代感“备战、备荒、为人民”,看来该洞在三线建设时期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进入洞内,一定要备好照明设施。
洞内的空间特别大,高约30米,深约100米,目前是残砖遍地,瓦砾成堆,地上有很多钢筋裸露,进来玩的朋友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简单介绍一下该洞的背景。兵工署第 21 兵工厂的前身是金陵兵工厂,1937 年抗战暴发后,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工具车间的设备和人员也一同迁往重庆大渡口月亮洞。抗战时期工具车间为第二十一兵工厂的武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得工厂能够生产出大量高质量的武器弹药,如马克沁重机枪、中正式步枪、迫击炮等,这些武器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洞后是一条长长的石阶,石阶穿过了一个天然隧洞,隧洞旁有文物保护牌。
石阶的尽头,能看到两个涵洞,里面是成渝铁路蜂窝子隧道,火车随时都会通过,以前可以从里面走石场、小南海,现再为了安全用铁丝网封闭了。
涵洞正前方是一条特别陡峭的沙石路,可以从这里下到长江边,这里没有绳子,需要扶着树木慢慢往下挪。
第三站:汤家沱
下到江边,这便是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赞美过的猫儿峡,太壮丽了。
猫儿峡是长江切割中梁山形成峡谷,北岸是壁立千仞,形似利剑的金剑山,南岸怪石横江,如层层堆积的书本,称作“万卷书”。江中有石头像猫,作势捕鼠,因此得名猫儿峡。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汤家沱,这一段将穿行于峡谷间,又会体验不一样的景色。
沿途风景超级好,还能看到很多溶洞。
走出峡谷便来了“煤窑桥”,这是以前老成渝线上的一座铁路石拱桥,1952年投入使用,因附近原有白塔煤场,故得名煤窑桥。1987 年,成渝铁路实现电气化改造,因煤窑桥地处高山陡坡,弯道多,不利火车安全高速行驶,当地打通汤家沱隧道,火车改道行驶,煤窑桥从此不再铺轨,成为老成渝铁路线上的一个象征性景观。
这一段路行走于老成渝线路基之上,一直走到废弃的汤家沱老隧道,回望猫儿峡,太美了!
第四站:汤家山刀片岩
接下来是最危险的一段路,这一段我不是特别推荐新手小白,因为上刀片岩必须得爬一段铁丝网,过于危险,恐高的人可以选择穿过汤家沱隧道,隧道口右侧有一条小路上山,相对安全。
爬过铁丝网,我选择走岩壁下的小路,特别安全,很多不恐高的人,会选择继续在“刀背”上行走,看得我胆战心惊。
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家量力而行。
爬到汤家山的最高处,这里可以俯瞰猫儿峡全景,风景无限好,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刀片岩,我们要绕回到大茅峡古道,后面的路就没有难度了,沿途几乎是在林间和草甸中穿梭,全程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最后附上轨迹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