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胡杨是沙漠写给秋天的密语
张耀宇/文
一股冷空气来袭的时候,省文旅厅组织的#丝路遗迹寻踪河西#新媒体采风团刚刚结束嘉峪关的行程,晚上下榻酒钢宾馆的时候,嘉峪关这座戈壁钢城已提前供暖,坐在宾馆暖意融融的房间里,开始为接下来金塔胡杨林之行担忧起来。
一夜无眠,思绪万千。
凌晨五点多,看天气预报显示甘肃多地迎来首场降雪,气温断崖式下降。天亮吃在宾馆餐厅吃过早饭,开启了金塔胡杨林之行。大巴车风驰电掣地沿着酒航公路行驶,天公作美,万里晴空。驶入金塔地界后,车窗外戈壁滩上星罗棋布地生长着一片片胡杨林,树叶金黄,在秋风中轻轻舞动,道路右侧是排着整齐队伍,徒步去胡杨林研学的中学生,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热爱生活的人们抓紧了秋的尾巴,去胡杨林里,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胡杨是落叶中型乔木。也是适合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一种古老树种,主要生长在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沙漠地带。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胡杨树叶便由绿变黄,那铺天盖地的金色与蓝天、碧水、黄沙交织,被誉为“中国最美秋色”。我国的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伊吾,内蒙古的额济纳旗。需要说明一下,金塔县的胡杨林并非自然野生胡杨林,而是多年前金塔人民为防风固沙栽种的人工胡杨林。现如今也已长大成林,每到秋天,便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天上午十点整,采风团一行到达金塔胡杨林景区门口时,金塔县文旅局额工作人员和景区负责人,已早早在那里等候。一下车,秋风中带着一丝凉意,听热情大方的讲解员介绍说:金塔胡杨林景区,位于古丝绸之路中段北侧,在金塔县城西北6公里处,占地面积达8万余亩是国家4A级景区。景区由胡杨林金波湖核心游览区、沙枣林观光区、瀚海红柳林保育区等五个功能区组成,分布着西北地区最大的“化石级植物”万亩胡杨。
如果说多坝沟的胡杨林美醉了游人,那么金塔生长在茫茫戈壁之上的万亩胡杨林,则不折不扣地惊艳了游客。登上门口瞭望塔,一片秋色尽收眼底,分布在万亩景区的胡杨林,每一棵身着金黄色盛装的胡杨,宛如婚礼现场的新娘,亭亭玉立,恭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在阳光的洗礼下,金黄的叶片仿佛被涂抹上了一层浓烈的色彩,漫山遍野尽带黄金甲,宛如秋日里的童话世界,美得令人窒息。
一片片胡杨林的金黄,好似沙漠写给秋天的密语,字字直抵灵魂深处,唤醒了秋日戈壁荒漠;沙漠之上金波湖里的水,恰似写给胡杨的情书,滴滴扣人心扉,闪泛着晶莹剔透的心灵之光。冷空气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到五湖四海的游客,每一个人豆伸开双臂,激情拥抱这一抹金色秋天里的美景鸿城。
到了正午时分,秋日的阳光照耀大地,沉醉其中的游人,纷纷举拿起“长枪短炮”专业相机和智能手机,将这迷人的秋色定格。随行的一位零零后退役女兵,换上了蓝色的迷彩外套,在胡杨林间大道上,翩翩起舞,将她心中对胡杨美景的爱慕之情,化作了悠美的舞姿,招蜂引蝶,惹来众多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秋日暖阳把树染成蜜糖色,叶缝漏下的光,在沙上绣金线。老树干裂虽着粗糙的纹路,却把新枝举得高高,就像是小时候我们坐在父亲的肩头,享受着人间温情。胡杨塔楼,是一座七层仿古观光塔楼。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与历史和自然的交融。一口气登上塔楼观景台,举目远眺,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映入眼帘,湛蓝湛蓝的晴空下,胡杨参天,层林尽染,金黄的树叶仿佛是万道灵光闪烁,辉映着胡杨塔楼,将好运和幸福传递给每一位游人。
一阵秋风吹过,金叶摇曳,沙沙作响,宛若奏响了一曲秋日的凯哥。心情豁然开朗。原来岁月的痕迹,是生命最骄傲的勋章;生命的热烈,从不需要刻意地张扬。就如眼前的胡杨,历经岁月沧桑,习惯棵世态炎凉,总喜欢在狂风中诠释生命的价值与力量;饱尝过世事沧桑和人心叵测,也曾殊死抵抗,最后在沙漠里创造了生命的绿色与希望。(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