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相关平台数据显示,贵州整体旅游订单同比增长约16%,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70%,接送机服务增长超20%,游客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贵阳、青岩古镇、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与梵净山等地热度居前。

贵阳青岩古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亮眼数据背后,是“十四五”规划期间贵州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武陵山脉到乌蒙山麓,从黄果树瀑布到荔波樟江,从万桥飞架到“红飘带”高扬……曾经以“避暑”“山地”“原生态”为关键词的贵州旅游,如今新添了“文化”“高桥”“影视”等崭新标签,服务优化、创意频出,为来黔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

风景优美的荔波小七孔。刘朝能 摄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正充分发挥世界级文旅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文化瑰宝与自然珍宝,通过“文旅+”跨界融合,培育出一系列新业态、新场景、新科技,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凝心聚力。
新业态升维 看风景又品文化
“以前来贵州主要看山水,现在更想体验独特的山地文化和‘村字号’魅力。”在广州游客张巍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行程单上,除了西江千户苗寨、荔波小七孔等传统景点,他还新增了荔波酷玩森林的绳索攀岩和悬崖咖啡,以及去凯里看了一场“村T”等。

悬崖咖啡新玩法。酷玩森林供图
当旅游不再局限于看山玩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则受到了更多关注。穿汉服游古城、跟着非遗去旅行、新中式文创产品……各类充满文化韵味的个性化体验游正成为游客们的心之所向。
在距离贵阳仅80公里的猴耳天坑极限酷玩乐园,可将身体悬挂于天地山水之间的“超级大秋千”体验,让这里成了无数年轻人必打卡的一站。
今年8月,韩国博主朴大一来到贵州旅游,他相继体验了贵阳咖啡、开阳“超级大秋千”、高过河漂流、侗族大歌等贵州文旅新老玩法,这些项目被他称为文旅界的“next level”,是如今年轻游客来贵州旅游的新标配。

据悉,猴耳天坑景区自2020年推出“超级大秋千”项目以来就火遍全网,该项目每晚零点放票,需提前15天预约,慕名前来的游客有时甚至排到凌晨两三点。
贵阳猴耳极限酷玩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灿华介绍,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项目日均接待游客达上千人次,为回应游客热情,还加开晚7点到12点的夜场。
新场景创新 实地游兼“云体验”
“看了《我的阿勒泰》想去新疆,看了《长安的荔枝》想去西安,最近补完了《庆余年2》,就来贵州了……”10月5日,从湖南邵阳自驾出发的李天希一家直奔都匀秦汉影视城。

贵州成为许多影视剧取景地。受访者供图
随着“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频频上演,不少城市结合“线路规划”和旅行热点,深度挖掘当地多部影视取景地资源,量身定制特色线路,力求为广大游客打造融合“沉浸式体验+在地文化+影视复刻”的核心特色新场景实地游。
事实上,作为国内重要的大型影视基地,早在今年“五一”及暑期之前,秦汉影视城就推出了“我在都匀当明星”沉浸式夜游活动,以独特的场景体验受到游客欢迎。该活动以“三楼六景九戏,一夜游遍千年”为内容载体,通过互动剧情与影视科技,让游客沉浸于秦汉主题场景之中,收获难忘的“主角”影像。

与景点结合的《再回西游》。黄果树景区供图
在安顺黄果树景区,5月推出的大型实景仙幻剧《再回西游》持续引发热潮。该项目以“86版”《西游记》取景地陡坡塘瀑布为核心舞台,选取《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女儿国奇遇”等篇章,运用现代科技让经典场面在山水间重现,打破了景点与生活的次元壁,构建起主客共享的景区空间。
新场域建构 单点突破到全域融合
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魅力小城旅游研究报告》中,凯里市、榕江县、雷山县、赤水市、兴义市等“人少景美”的魅力小城表现亮眼。

火爆的贵州漂流。景区供图
此外,在贵州还有咖啡嘉年华、精酿啤酒节、青岩古镇“大明志”系列,以及层出不穷的音乐节、演唱会等,各类创新场景既是活态博物馆,也是可消费体验场域,它们不仅突破传统景区的物理边界,也让旅游体验的范围得到极大延展。
据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盘点》数据显示,贵州“黄果树-西江-荔波-梵净山-镇远6日游”凭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丰富组合,成为境内跟团游的热门产品TOP10。
最令人称道的还有贵州“桥旅融合”的场域建构,大桥不再只是交通枢纽。围绕桥,不仅打造了蹦极、空中漫步、塔顶咖啡等项目,还设置了光影秀、博物馆、五星服务区等配套设施,让资源从点到面,实现全域融合。

贵州“村T”走进安顺云山屯。古阿新 供图
今年以来,贵阳龙洞堡机场开通12条国际航线,随着贵州“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交通网的完善,以及“支支串飞”“小车小团”推进,贵州正以“山地公园省”为基底,打破景区围墙,让民族文化、红色记忆、生态资源在全域流动起来,串珠成链。
这些打破界域的生长力,正成为推动文旅“拔节向上”的核心竞争力。如今,行走贵州,可看到越来越多“文旅+”跨界融合带来的新场景、新体验、新玩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陈江南
编辑/吴蔚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陈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