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
“找到了,水厂就在前面!”10月的一个周末,一群游客来到位于渝中区的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打枪坝水厂“打卡”。这座历经近百年沧桑,至今仍投用的水厂,近年成为网红“打卡点”,同时它也是重庆市级工业遗产项目之一。
重庆另一处国家级工业遗产,涪陵816核工厂更是工业旅游的“顶流”。据携程网,今年国庆假期,816核工厂位列全国工业旅游目的地前五位。
重庆816工程遗址。(资料图片)
重庆816工程遗址。涪陵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有一批满载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工业遗产,是发展工业旅游的理想地。然而相比部分“网红”,市内还有一批工业遗产及工业旅游景点“叫好不叫座”,虽然口碑向好,但在人气、消费等方面却差强人意。
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背景下,如何重塑工业遗产,让它们成为文化艺术、休闲消费的空间载体,既为城市留下一抹“工业乡愁”,又带动工业旅游促进消费市场增收?记者进行了调查。
同为厂房原址复建 客流量相差甚远
热闹繁华的江北观音桥,曾经的纺织品仓库成为大隐于市的北仓文创街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江北区北仓文创街区,市民游客驻足打卡。(资料图片) 记者 李雨恒 摄
10月12日适逢周末,北仓文创街区游人如织,三五成群的游客或漫步各具特色的设计小店,或驻足流连涂鸦墙前,街区上的各类品牌快闪、主题集市遍布,烟火气十足。
北仓文创街区不仅是重庆城市更新典范,也是工业旅游上档升级的缩影。这个在纺织仓库原址复建的“文创宝地”,通过文化赋能实现焕新升级。其项目一期由企业牵头建设,通过保留建筑历史风貌,吸引入驻80多家商户,实现年消费额上亿元;二期项目“北仓里”则是以“政企合作”方式进行改造,已集聚150家特色店铺,每年在这里有300余场文化消费活动接连举办,吸引客流500多万人次。
游客在江北北仓文创街区拍照打卡。(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
相比之下,同样是在搬迁厂房原址进行复建,位于渝北嘉陵江畔的一处市级工业遗产项目,人气则差了许多——记者在今年国庆期间和10月15日工作日当天,两次前往该地看到,这个工业遗产项目的打卡客流寥寥无几。
该项目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该地位置偏僻,再加上项目偏重于作为各类艺术展览的承办地,受众群体比较小众,因此在吸引客流方面缺乏吸引力。
工业旅游“温吞水”状态亟待破局
同样是通过工业遗址项目发展的工业旅游,为何吸引客流差距明显?
市经济信息委生产性服务处处长余波表示,工业旅游既包括“工业厂房旅游”,也涵盖“工业遗产旅游”。其中,工业旅游的发展方式被概括为“工业博物馆、开放式休憩空间、商业综合体、创意产业园、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等多类形态。
“而目前市内大部分工业旅游仍停留在‘进厂参观’和‘购物游’,不仅游览方式单一,加上体验感缺乏,很难引起游客的游览欲望和消费欲望。”余波说,事实上,除了少数“网红”景点,目前市内多数工业旅游处于“温吞水”状态,即“冷的很冷,热的不够热”。
其中,多数企业无法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获得经济收益,还得负担接待、交通及讲解等成本,费时费力;部分企业把工业旅游视为“工业+旅游”,以为引导游客参观工业生产流水线就“完事”,忽略了旅游活动必需的“可玩性”。
“‘温吞水’的工业旅游局面亟待破局!”余波表示,如不进行改变,不仅会造成重庆工业旅游同质化愈发严重,也会降低消费市场对重庆工业旅游产品的兴趣,损耗市场需求。作为市场反噬,工业旅游市场低迷的消费需求,又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创新意愿。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主任陈涛建言,工业遗产开发项目是工业旅游的重要组成。虽然目前我市已评选出4批共25个市级工业遗产项目,但存在着工业遗产与城市协同发展不协调、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管理有欠缺、工业遗产开发再利用方式单一等痛点,不能为拓展工业旅游提供“吸引力支撑”。
讲好更多工业旅游“背后的故事”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发展工业旅游要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文旅消费市场需要。
“我市那些‘不温不火’的工业遗产及工业旅游项目,不足之处较为相似,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适应文旅消费市场需要。”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副会长黄聪认为,这些症结包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做好策划,没有找到主题,在游览中缺乏沉浸式体验和娱乐性互动,市场服务及营销不到位,等等。
他建言,工业旅游具备天然的IP属性,要通过“讲故事”方式确定游览主题,比如对于工业遗产原貌可通过数字技术将其还原,运用音像、文字、图片等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
同时工业旅游十分注重游客的体验感,这就要求故事的呈现方式要让游客有获得感和参与度,可通过建筑、设施设备、服务、旅游商品等为载体,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进行渗透,让旅游打上“工业文明”烙印,丰富游客体验。
10月7日,渝中区鹅岭贰厂,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记者 尹诗语 摄
对于重庆工业遗产项目开发和工业旅游发展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比较看好。她表示,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要建立在保护前提下,要紧随文旅市场消费趋势,在策划创意和配套建设时充分考虑将工业遗产与周边文旅项目“串珠成线”,形成一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特别是对于那些凝结民族工业印记的工业遗产,还需进一步挖掘它们的文化底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