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高气爽,车轮飞驰。2025年第三届环大湾区西部(肇庆·怀集)两百公里骑行活动即将启幕,这条贯穿怀集腹地的骑行线路,不仅是对体力与毅力的挑战,更是一场深度的城乡风貌与文化探寻。作为此次赛事的重要途经点,怀集县域副中心、全国重点镇——冷坑镇,正以“岭南蔬菜之乡”的核心腹地、“百千万工程”下的圩镇新颜、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地道风味,静候每一位骑手与游客的到来。今天,就让我们先“骑”前一探,解锁冷坑的独特魅力。
产业脉:
沃野平川,“菜篮子”稳如磐石
驶入冷坑镇域,
沿途最先映入眼帘的,
是广袤无垠的蔬菜基地,
宛如一片翠绿的海洋。
这里,
是“岭南蔬菜之乡”的核心区。


怀集县充分发挥冷坑等平原地带耕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为蔬菜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用于蔬菜种植的土地规模已超25万亩,其中冷坑镇更是国家级“一村一品”蔬菜专业镇。穿梭在双禄垌这类规模性蔬菜基地间,规整的田畴铺展向远方,菜心、韭菜花、水果甘蓝等品种错落其间,叶片鲜亮、枝干壮实,处处透着旺盛的长势,让人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种植的丰硕景象。


这背后,是坚实的科技与全产业链支撑。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肇庆分院、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研究院相继落地;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会频频举办;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使用生物肥、生物药,培育绿色无污染的优质蔬菜。同时,依托蔬菜产业园,冷坑镇域内构建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仓储保鲜、加工和运输配送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让怀集蔬菜不仅畅销粤港澳大湾区,更远销东南亚。
风貌脉:
“七个一”赋能,圩镇颜值品质双提升
如果说产业是冷坑的“里子”,
那么近年来通过“百千万工程”
和美丽圩镇建设
带来的镇域风貌提升,
则是其亮眼的“面子”。


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以来,冷坑镇以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为抓手,推动镇域环境发生蝶变。当您骑行出了冷坑高速出入口,别具匠心的石头造型地标和田园风光墙绘便会热情相迎。沿着S266省道进入圩镇示范主街——教师街,会发现商铺招牌整齐醒目,人行道平整开阔,车辆停放有序。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了‘入口主干道、示范主街、绿美公园’等七大板块实施方案,重点改造主干道及圩镇农房风貌。”冷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连片的房屋外立面经过改造,既保留了乡村古朴韵味,又焕发出新时代的清新气息。木桥头公园绿意盎然,新建设的1公里慢行步道蜿蜒其间,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农贸市场分区清晰、整洁明亮,美丽圩镇客厅则成为展示冷坑历史与发展的窗口。这一切,都得益于多元筹资模式和“网格化管理+门前三包”的长效管护机制,让圩镇的“颜值”与“品质”实现了双提升。
文脉与慧脉:
古今交融,底蕴深厚
骑行在冷坑,
不仅能感受产业之兴、风貌之新,
还能触摸到深厚的历史文化脉搏。
在冷坑镇爱三村,传承二百余年的《冷坑花棍舞》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手持花棍,随鼓点起舞,场面热闹非凡。冷坑还素有“中国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竹编工艺源远流长,陶制工艺可追溯至宋代,匠心独运,技艺精湛。



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厚的禅宗智慧。位于冷坑镇上爱岭山顶的六祖岩,是禅宗六祖慧能当年隐居修禅之地。岩内石桌、石磴犹存,岩前“六祖岩”三字刻石昭示着往昔的岁月。山下的六祖禅院规模宏大,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庄严肃穆,是寻踪问禅、静心悟道的清幽之所。


味脉与未来:
美食留客,前景可期
骑行消耗体力,自然需要美食补充能量。冷坑物产丰饶,孕育出独特的地方风味。皮薄馅鲜的蒙氏云吞、肉熟不烂的岭南脆皮鸡、色泽鲜亮的清炒韭菜花、口感鲜美嫩滑的草菇汤,都是不容错过的地道美食,能让骑手们在休憩之余大快朵颐,感受舌尖上的冷坑。

今后,
冷坑镇将继续以
“百千万工程”为引领,
在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
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
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车轮滚滚,前行不息。2025年第三届环大湾区西部(肇庆·怀集)两百公里骑行活动,冷坑段必将成为赛事中一段集产业活力、圩镇新貌、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精彩旅程。期待每一位骑手都能在此慢下来、细品味,感受这个“岭南蔬菜之乡”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
怀集发布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110多万人,辖16个镇、2个街道和1个民族乡,面积、人口均占肇庆市四分之一,是广东省人口、面积和资源大县。
105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怀集发布报料投稿邮箱
hjxcbwxg@163.com
欢迎投稿、报料!
怀集县融媒体中心怀集发布微信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曾辉
编审:李梁源
校对:李昊
审核:陈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