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外籍博主们在山西省临汾市陶寺遗址“观象台”合影留念。 王文东 摄
10月16日,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等8个国家的10位外籍博主走进山西省临汾市,实地探访陶寺遗址,感受其承载的古老文化魅力。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遗址,陶寺遗址意义非凡。它不仅完整呈现了 4000多年前的都城布局与礼制文明,更留存着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遗迹,为研究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实证。
“直到站在这里我才知道,眼前这座观象台,竟然是二十四节气的主要起源地。”乌克兰博主卡丽娜(Karyna Kovalevska)难掩激动,“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在这些石头间的移动轨迹,就能精确划分季节与节令,这太令人惊叹了。”
她进一步感慨:“这套知识体系既复杂又精密,很难想象在数千年前就已发展成熟。我真心敬佩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当日细雨朦胧,博主们纷纷驻足于观象台的观测缝与地平历标志物前。他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深入了解古人如何通过观测日出确定节气、指导农时的智慧。
拥有物理学背景的法国博主米莲娜(Mathieu Mylene),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农业社会的深度关联尤为赞叹。她说:“古人能将天象观测精准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中,这种科学与人文的高度融合是极为珍贵的成就。”
在陶寺遗址博物馆内,科技赋能的文物展示方式让印度尼西亚博主Veldsen Yaputra印象深刻。他说:“借助数字技术,原本遥远的千年陶寺文明变得可触可感,这种体验非常特别。”
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日报社指导,山西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事业发展部主办的“中国古建看山西——外籍博主发现山西”主题传播活动于10月14日在太原启动。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朱兴鑫 丁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