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退休老人,每年都出去旅行?
他们耗时几个月,就是看看风景,打个卡,还累得气喘吁吁。
也有人觉得,这是劳民伤财,带回来一堆的照片,毫无意义。
从舒服度来说,还真不如在家里躺着,刷一刷短剧。
但我仍旧建议退休老人,多出去旅行。
生活,需要常常“清空”。
有一种感觉,叫“审美疲劳”。
一个人长期在同一个环境里,看同样的人,同样的树木花草,就没有任何新鲜感,从而提不起兴趣。
换一种环境,新鲜感就来了,从而精神大好。
其实,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剥离出去,会产生一种很大的“清空感”。一时半会,自己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所有的时间都属于自己。
等出去一段时间,回到过去熟悉的环境,又多了一些新鲜感,生活的滋味就提升了。
人不怕没钱,不怕辛苦,也不怕繁忙,就怕“乏味”。
百无聊赖的生活,这是很多退休老人的活法。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就是打麻将,跳舞,或者去和熟人下棋,打牌等。
一整年,都是重复某一天而已。人开始迷茫,怀疑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部分无聊的老人,还会故意寻找刺激,从而做些低端的行为。比方说,爬到公园里的树上,和年轻人争夺球场。
旅行去吧,人就不会那么无聊。每一次旅行回来,日子就重新开始了。
余光中说:“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行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
是的,旅行还是学习他人生活方式的办法。从而老人的生活,开始改变,一个小家,也是一整个世界。
风雨同行的伴侣,本就是一道风景。
电影《面纱》,讲述了伦敦的女子吉蒂,一直要嫁个优质男,有钱花,有地位。
他嫁给医生沃特之后,迁居到了上海。
丈夫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吉蒂。吉蒂的生活圈,就在一个很小的范围,甚至常常足不出户。
吉蒂开始怀疑爱情,恨自己嫁错了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一个外交官,开启了和第三者约会的模式。
面对糟糕的婚姻,沃特毅然决定举家前往霍乱肆虐的贵州的某乡村,悬壶济世。
本以为,吉蒂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变得痛苦。意外的是,吉蒂接触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产生了对新环境的热爱。
吉蒂越来越理解丈夫,也为丈夫的善良,感到骄傲。
夫妻的感情,迅速升温,一起行善积德。
很多夫妻,是可以共患难的,可惜他们没有“患难”的机会。日子太平淡了,也太安稳了,把夫妻的感情,推向了深渊。
现在,我们没有生活在战乱时代,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一点点磨难。
老夫妻,出门去旅游,面对“不确定性”,就会彼此担忧;一旦谁有意外,跟不上车,感觉不适应,走不动了等,都会让对方担忧。
担忧,就是爱的表现,是彼此非常在乎。
就是老夫妻吵架,也无妨。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老夫妻是很有意思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真的,很多老夫妻慢慢走,就变成了外人相片里的“重要背景”。
满头白发的老人,站在一起拍照,牵手,拥抱,比年轻情侣拍照,更令人感动。
对于条件一般般的夫妻来说,退休后的旅行,就是对年轻时光的弥补。
多出门,真的可以改命。
苏敏,一个自驾游的女博主,从五十多岁开始外出,到六十岁还没有停下来。
她在家里,和丈夫感情不和,烦透了。
出门去,本是一个人的旅行,但走到哪里都有同伴。
不再对婚姻有幻想,她决定一直走下去......她的故事,吸引了很多人。有节目组,找她做节目,也有人请她拍广告。收入和名气都来了。
以她为原型的电影《出走的决心》诞生了,她因此有了走红地毯的机会。
这一切,都是走出去带来的好处。
可以说,“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在不确定的地方,更有可能发生。
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接触新事物,这都是改变命运的东西。
退休后,职场是告一段落,但仍旧要改变命运:给命运注入美好元素,改变生活方式,寻找真实的内心......
培根说过:“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改命不是年轻人专有的权利,老人也有。
“人生的航程,真正的出发不是逃避,而是追寻。”世界那么大,我们怎么甘心在方寸之地过一生?
也许追求了一大圈,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你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是够了。
当然,旅行不是旅游,不是到处狠狠花钱。
你可以到景区打卡,也可以在一个小镇上吃点东西,住几天,带上帐篷去公园搭个窝,都可以。
烦恼的时候,去旅行,烦恼就被隔断了,就这么神奇。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于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