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9日文章提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以来,已陆续有游客前来福州探访吴石将军故居,现存主要是螺洲古镇和三坊七巷两处。其中螺洲是祖居,三坊七巷是赴台前的暂住处。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这几天福州各大媒体也跟进作了大篇幅的报道。与此同时,螺洲古镇的提升改造也在加快推进,“帝封江-螺洲”这个旅游新热点已呼之欲出。
福州国庆旅游大爆发,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城市建设发展和闽都文化保护双管齐下的成果,自从这几年福州开始重视文旅,真可谓每年都有新意,令人目不暇接。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福州这个看似面积不大的河口盆地,居然有这么深不可测的历史底蕴,甚至胜过一线城市。
当其他城市为了发展旅游翻箱倒柜挖空心思,福州从自家宝箱里拿出来的东西还只是九牛一毛。所以,当第一集末尾让吴石唱闽南语歌,虽然福州人看了都感到生气,但在生气之余我们也该反思,为什么这部剧会由小岛公司投资,而不是福州的企业来拍摄?
自己放弃主动权,就难免被人掺沙子。而且是在明知福州人会看会愤怒的情况下,当面硬掺直接摊牌。但在现实中,由于“福州宝藏”实在太多,做事情只能想到一件做一件,假如单靠福州自己,我不知道吴石将军的故事要过多久才能搬上荧幕,毕竟连他的故居都还没整理清楚。那边游客接踵而至,这边展馆还很简陋,甚至三坊七巷的故居还是经营场所。
与之类似的情况还有全国第一位壮烈牺牲的共产党员林祥谦,尽管祥谦陵园设有展馆,但是位置远离市区,平时很少人去参观。而在三坊七巷虽然设有一个林祥谦文化站,但里面仅仅只有几块展板,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鉴于福州名人数量如满天星辰,有些事一时半会儿顾不上可以理解,可已经摆在面上的工作是不是应该做得好一点?
继滨海快线通车以后,《沉默的荣耀》又一次给螺洲旅游送来“神助攻”。以当前仓山区和螺洲镇的重视和决心,我相信后续旅游基础设施会完善,古镇面貌将焕然一新。诸如吴石故居、陈若霖故居等重要文物应尽快征收全面修缮,像现在这样电动车还停在吴石故居里充电,我看了都叹气,这算个什么事!
但归根到底,人家未必会跑螺洲、祥谦那么远,三坊七巷才是最重要的展示窗,还是要先从三坊七巷做起,把展陈办得好一点,该做的宣传要及时跟进。比如聂曦在宫巷有故居,在闽清有祖居,要不要找出来挂块牌子?再比如吴石牺牲两个月后,又一同牺牲在台湾的福州人王正均、林志森,电视剧没拍出来,是不是也该找找故居在哪里?
至于电视剧里让福州烈士唱闽南语歌的事,我已看到很多福州网友进行解释,大家积极留言向不知情的外省网友说明:福州人讲福州话,福建不止有闽南话。就算在台湾也不止有闽南话,还有很多人讲福州话、客家话、广东话……
特别当我看到有福州网友怒怼水军,告诉它们:我们螺洲人在乎!实际上是蔡孝乾会唱,你们怎么不安排蔡孝乾去唱呢?这话让我非常感动,今时确实不同往日,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已经觉醒。大家热爱自己的家乡,为福州这座英雄的城市感到自豪,都会团结起来保护榕城英烈、闽都文化不受侵犯。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吴石将军更是心心念念解放台湾以后要回福州,搞一些小动作带不走烈士的乡愁。电视剧的热度终究有利于提高福州旅游热度,有助于弘扬闽都文化。不管以前做得够不够,现在机会来了要抓住。你们自己宣传工作做到位,谁都会看出让吴石唱闽南语歌不对。
说来说去,福州这些年最好的宣传就是公交地铁免费,身在一心为民的城市,福州人也要有主人翁意识。从“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开始,福州人在一百多年间为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前赴后继,洋务运动失败就维新,变法失败就投身革命。历史上马江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维新变法、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福建事变、江阴海战、中山舰金口激战、长江布雷游击战等等等等……救国道路试了一条又一条,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批又一批。为了迎来新中国,福州牺牲太大、太惨烈,光是想想就令人泪目,英雄城市不容宵小抹黑!
写到这里,我呼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家都能在网上积极留言,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们介绍福州是怎样一座英雄的城市。尤其近现代史上到处都是福州人的名字,每到国家危难当头都有数不清的福州人挺身而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