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蒋潭里的草塘
文|汪向军
看完朱湾的晒秋盛景以及张湾的垂钓中心,安徽衫滨文旅董事长余承涌开车又带我们向蒋潭村草塘村民组行进,说那里有四棵300多年的银杏树,还有半隐山居,还有能直接饮用的甘泉。余总的述说,让我有点迫切想飞到草塘的感觉。
秋天的蒋潭,是多姿多彩的,颜色丰富。蒋潭三色只是一个提炼,譬如还有翠萍农场稻谷的金黄、甲辰庵山中叶子的黄、中共桐怀潜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上砖瓦的褐灰等等颜色。坐落在望师岭上的中共桐怀潜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传说从前此地有一小庵堂,庵堂里师父经常下乡化缘。每逢师父出门,傍晚小徒弟就在岭头上等候师父,故称望师岭。1940年2月25日至27日,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在此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成为中共领导桐城地区抗日斗争的历史转折点。所以后来很多资料都把这次会议称为“望狮岭会议”,但这个“狮”应该是“师”。数次来旧址进行红色教育,所以这次也就不再进入旧址了。南行数百米,是大独山革命烈士陵园,这是为纪念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在此狙击敌军壮烈牺牲的战士而建,雄伟的烈士纪念碑耸入云天。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长英。
山中的阳光热烈,山中的秋色热烈。从大独山革命烈士陵园靠右,向下一个俯冲就到了草塘村民组。在我来之前,有不少作家、诗人、文友、摄影爱好者来过草堂,在他们的文字,诗歌,图片和视频中欣赏领略过草塘的美,草塘的幽。相传草塘村民组的先辈结草而庐,又因山上有股清泉流向这里,于是就水筑塘,村民世代住草庐,饮塘水,故名为草塘。草塘组先辈在此地定居之后,先后种下7株银杏树,太平天国年间因战火损毁1株,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期间砍伐2株,现仅存4株。这片古银杏树群占地近100平方米,树冠达400平方米。4株银杏树均高20余米、胸围超过1米,2株树龄长达300余年,2株近300年。我看见余总描述的甘泉就在村口,水清凌凌的,秋阳洒在水面上,犹如碎银。银杏树旁边有进老屋,大门两边有对联,上写着:甘泉暗涌文星脉,银杏荫佑草塘人。老屋里面的墙壁上镶嵌有块老碑。山水有情,古树有灵。树下泉水潺潺,树旁人群穿梭,古银杏群深深根植于位于草塘村民心中。人昌树茂,多年以来草塘村民组能人辈出,在各个领域发挥才能。自解放以来,这里曾经有多位热血男儿从军报国,有父子同为军人,兄弟同在军营,涌现多位吃“皇粮”的脱产于部,恢复高考后这里先后有几十人考上大学和中专,他们分布在工、农、商、学、兵的各个不同岗位,成为草塘人心中的骄傲。
草塘的银杏树听过大独山的枪炮声,厮杀声,冲锋号声,它们也算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人了吧。当地人指着草堂对面的山告诉我,那就是大猫山,如果遇到雨天,能看到云雾缭绕的美色。不彻底的隐居,姑且称作“半隐”。在半隐山居工作室,我感受到艺术与乡土的融合,体会先民“结草而庐,就水筑塘”的智慧与诗意。唐湾镇文化站的一个华姓职工,退休后,就守在草塘不愿意进城。他说,草塘山美水美,跟世外桃源一样。两个孩子都在外面工作,所以他要守在这里,不愿意走出草塘。
四株银杏三百年,不辞长作草塘人。漫步草塘,我仿佛也成了半隐的隐士。

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