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义乌出发,车轮滚滚,碾过千里路途,心却早已飞向那遥远的山西古建——定襄县宏道镇北社东村的洪福寺。一路上,窗外的风景如幻灯片般快速切换,从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到中原大地的广袤厚重,再到晋北高原的雄浑苍凉,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而我,就像一位执着的朝圣者,怀揣着对古建的热爱与敬畏,奔赴这场与千年时光的约会。
当汽车缓缓驶入北社东村,眼前的一切仿佛都带着岁月的痕迹。村庄坐落在五台、定襄、原平三县交界处,静谧而安详,宛如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刚踏入洪福寺南边的广场,一座如城堡般的高墙便映入眼帘,它庄重而威严,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券门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背靠龙山、马鞍山,南临滹沱河,洪福寺坐北朝南,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这片土地上。东西长约65米,南北宽约62米,占地面积约4030平方米的它,虽始建年代不详,但据寺内金天会十年(1132年)《僧惠广预修经幢记》记载,宋绍圣二年(1095年)此寺便已存在。此后,宋金、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信仰与文化。
踏入寺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寺院四周环有高大厚实的堡墙,由砖碟维护,底部是七米高的土夯垒台,“踞高而临深”,这种堡垒式寺院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代寺院建筑中十分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沿着寺内的小径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配殿和西配房。东配殿5间,西配房5间,库房3间,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寺院中,与正殿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建筑画卷。关于东配殿的建造年代,现有资料多倾向于明代或清代。有的文章提及“堡墙内现存一座金代正殿及明代东配殿”,而有的则称其为“清代东配殿”。考虑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曾有洪福寺加建地藏殿的记载,此东配殿若即为当时所建或其后重修,则其历史也相当悠久。无论它是明代还是清代的建筑,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与艺术,是历史的珍贵遗产。
东配殿内的主尊为地藏王菩萨,他端坐在佛坛之上,面容慈祥而庄严,仿佛在洞察着世间的一切苦难。围绕着地藏王菩萨,还塑有一系列胁侍及冥府神祇。地藏王菩萨两旁通常为龙王(或四尊龙王)、十尊阎王(或称十殿阎君),以及判官、功曹等冥府属吏。这些造像栩栩如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共同构成了一组生动的“地狱变相”图。它们旨在展现地府审判、因果报应以及地藏菩萨救拔苦难众生的宏大誓愿,让人不禁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有了更深的思考。
站在东配殿内,凝视着这些精美的造像,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将一块块普通的泥土变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每一尊造像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从面部表情到服饰纹理,无不展现出宋代雕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这些造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离开东配殿,我来到了正殿。正殿悬匾“毗庐真境”,面阔5间,七檩六椽,悬山顶花琉璃兽脊,斗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补间斗拱斜拱一朵,建筑风格独特而精美。走进正殿,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有砖砌佛坛,上有9尊泥塑像,正中为释迦牟尼,左文殊、右普贤,阿难、迦叶、两尊胁侍菩萨、两尊护法金刚分列两旁。这组塑像场面宏大,气势庄严,构思精巧,是我国宋代雕塑中的精品。
正中释迦牟尼佛面容慈悲,双目微闭,仿佛在洞察着世间的苦难与众生的一切。他的左手自然下垂,结触地印,右手抬起,作说法印,仿佛正在为众生讲经说法,度化世人。文殊菩萨骑坐在青狮之上,手持智慧剑,象征着智慧和勇气;普贤菩萨骑坐在白象之上,手持如意,象征着吉祥和圆满。阿难和迦叶作为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一老一少,形象鲜明,阿难面容俊秀,聪明伶俐,迦叶则面容清瘦,饱经沧桑,他们恭敬地侍立在释迦牟尼佛的两侧,仿佛在聆听着佛的教诲。两尊胁侍菩萨身姿婀娜,面容娇美,手持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善良;两尊护法金刚则威风凛凛,怒目圆睁,手持金刚杵,守护着佛法的尊严。
这组塑像不仅展现了宋代雕塑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也让我们对生命和宇宙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禄所迷惑,忘记了内心的宁静和善良。而这些塑像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那份纯真和善良。
除了正殿和东配殿的塑像,寺内东西山墙的悬塑也是一大亮点。24尊乐伎手持琵琶、笙、笛等乐器,衣袂飘飘,仿佛从千年前的宫廷乐舞中走来。凑近观察彩塑的手指姿态与悬塑的乐器细节,你能感受到他们正演绎着一场穿越千年的宫廷乐舞。宋代工匠以立体形式展现宋代宫廷乐舞场景,这部悬塑珍品是国内最完整的宋代寺观悬塑之一。
洪福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1981年1月,洪福寺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8月,被山西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成立了洪福寺文物管理所,派驻专人管理。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洪福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它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