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敦煌飞天从壁画中“飞”出,当秦代宫阙在虚拟场景里重现,如今的陕西正用科技这支“神笔”,把厚重历史绘成可触摸、能互动的文旅新图景。
戴上设备“穿越”千年
“太震撼了!感觉真的回到了古代!”10月15日中午,大唐西市的“丝路灵境”XR沉浸空间里,几位游客戴着设备走进《秦潮觉醒》体验区,敦煌飞天舒展衣袖,丝路古道传来驼铃声,跟着指引就能解锁“穿越”玩法。
“陕西历史IP太多了,值得好好挖!”陕西灵境拓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飞说,《秦潮觉醒》《隐秘的秦陵》这些作品,都从陕西历史里找灵感,依托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该公司运营总监陈瑶涵向记者介绍,大唐西市目前有7个体验空间,能呈现17个场景,一个空间还能切换多个片子,玩法很灵活。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这里常态化日均接待近千名游客。
曲江芙蓉新天地里,陕文投打造的《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快闪店同样人气爆棚。“月满华诞·穿越秦时”主题活动,用“文化+科技”的思路,让市民在市区就能感受2000多年前秦宫的气势。“之前带娃做陶俑手工,他总问‘秦朝士兵当年是怎么生活的’。今天在体验中,他看到士兵操练、工匠制俑,自己就懂了。”西安市民柳絮的话,说出了不少人的感受。
陕西文投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尔蔓介绍,曲江芙蓉新天地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已经“大变身”,传统业态换成了数字科技、智能类新项目,既符合市场需求,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新体验。
如今,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在陕西遍地开花。安康桃花源欢乐谷的《梦回楼兰》,从“鎏金铜蚕”入手打造“数字丝路”,让游客感受西域风情,收获满屏“意犹未尽”;咸阳古渡廊桥的《寻秦·觉醒东方》,用8K素材和AI技术还原秦咸阳宫,让游客直呼“看到兵马俑‘苏醒’”。
科技突破体验边界
数字文旅的魅力,不只是场景“够沉浸”,更在于技术创新带来的全新体验。国庆中秋假期前上线的曲江飞行剧院,靠球形巨幕、裸眼3D 4轴动作平台和全感官模拟系统,成了假期打卡热点。网友“青青爱吃爱旅行”分享说,《长安之上》影片带观众从盛唐朱雀大街“飞”到如今的曲江夜景,“动感座椅配巨幕,耳边全是‘哇’声,体验感拉满!”
西安博物院的《西博宝藏》项目,也给文物展示找到了新玩法。借助FV3D数字化场域技术和混合现实(MR)交互手段,游客比个手势就能奏响千年编钟,抬手就能让鎏金走龙变大变小。“终于和国宝‘零距离’了!”外地游客小张的感叹道出了项目的价值——不仅让文物从“静静摆着”变成“能摸能玩”,还解决了博物馆场地小、展品少的难题。
博新全宇宙(西安)沉浸式探索中心的《生命的纪元》则把目光投向了自然科学。这部由《消失的法老》制作团队联合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打造的VR作品,用45分钟带观众穿越太古宙、寒武纪、白垩纪,直到人类崛起。“这是教育、历史和科技的结合,特别适合亲子家庭。”中心负责人王丽君说。
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2025年以来,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已投入3900万元,支持42个项目落地,资金和项目数量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0.7%和23%。
本报记者 夏明勤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