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很多景区掀起了“沉浸式体验”的浪潮:西安大唐不夜城,《霓裳羽衣舞》等街头演艺,让游客与“唐宫仕女”擦肩而过、与“西域商人”共饮美酒;开封清明上河园,让游客随“汴京商贩”吆喝声踏入市井、走在街头就能看到“包青天”巡街断案;上海迪士尼打造“星球大战”主题区,让游客驾驶虚拟飞船参与星际战斗……
沉浸式夜游、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主题娱乐……很多景区推出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喜欢,朋友圈打卡留念就是明证。
回望一下,近几年大热的NPC、密室逃脱、剧本娱乐等等,都跟“沉浸式体验”紧密相关。游客的需求已经进阶了,景区的产品项目就不能还停留在“我说你听”“我动你停”“我演你看”阶段。很多游客要的是“参演”“共演”“齐嗨”,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共创者”甚而“主导者”。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85.5%的游客体验过沉浸式旅游活动。
其实,政策端早已关注到这个发展趋势。《“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动智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治理‘智慧大脑’、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从目前的产业实践来看,沉浸式旅游强调的是多感官交互,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体验,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推崇深入的互动参与,游客从单向观看转为与场景、角色互动;紧密结合新技术,通过VR、AR、AI、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等增强体验感。
因此,景区迎接“沉浸+”浪潮、提升游客体验的满意度,需要深化文化IP与科技融合,加强互动叙事与多感官体验设计,探索细分场景与个性化服务等。
景区想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可能就是从“我演你看”到“你演我看”的思路转变开始。而这背后的功夫,更需要深入探寻。(作者:易水;编辑:曹雪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