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瞧
当我们渴望在假期寻访身边的红色印记时,豫北太行深处的林州市任村镇,正以一段段比谍战片更震撼的往事,等待着每一个追寻历史的人。这里有零失误运送军需物资的秘密交通线,有从进士府变身抗日指挥部的“硬核”转型古建,更有以柿饼为掩护、暗运军火的“伪装者”商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初见任村,便被63岁文化讲解员张伏生的话勾起了好奇心:“我们村就是一本活的革命史书,豫北办事处、林北县委、德兴货栈,随便一个小院落,都藏着大故事。”跟着他穿过古朴街巷,一扇斑驳的木门“吱呀”开启,八路军豫北办事处旧址的小院静静铺展在眼前。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院落,80多年前竟是连接延安与各根据地的绝密“心脏”。
院内五间屋子分设“不朽丰碑”“亮剑太行”等展区,墙上一张满是农作物的照片格外惹眼,茄子、南瓜、大蒜这些寻常蔬果,当年都是突破日寇封锁、运往延安的“战略物资”。“这是全国八大办事处里唯一扎根农村的,也是最为安全的堡垒。”张伏生指着一张交通线路示意图,语气里满是自豪。
1941年至1944年,办事处主任王百评在派系林立的豫北,周旋于土匪、伪军之间,仅用一年就打通北线通道,随后又贯通豫南、豫中线路。这条“地下生命线”,曾安全护送包括刘少奇、陈毅等在内的党政军干部,并保障了上万名八路军穿越日军封锁线,通往延安。
站在展区里,看着展柜中冀南银行的“冀钞”和太行兵工厂的武器模型,仿佛能看见当年的革命者,用智慧与勇气在敌人眼皮底下搭建起“抗战版超级物流”。山货换军火、布匹换药品,每一次转运都是生死较量,每一次成功都是信仰的胜利。
离开豫北办事处旧址,转过几条街巷,一座镌刻着“进士门第 忠孝家声”的宅院映入眼帘——这便是曾上演“硬核变形记”的魏家大院。清嘉庆年间建成的进士府,本是“一门两进士”的家族荣耀象征,可当烽火燃至太行,它毅然变身为中共林北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办公地。
推开大门,院内翠竹婆娑,两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格外显眼。“这是林北县委首任书记李泽和第二任书记冯鳞亲手栽的,一棵籽红似火,一棵籽白胜雪。”张伏生的话,让这两棵树瞬间有了温度。
1940年,林县分设林县、林北两县,县委就在这座大院里运筹帷幄:配合129师打赢磁武涉林反顽战役,在72个村庄建立农民政权,领导群众减租减息、屯粮支前。雕梁画栋间,仿佛还能看见革命者深夜讨论战局的身影;堂屋墙上“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会议室”的牌子,无声诉说着这里曾诞生过多少关乎根据地存亡的决策。
一位身着红衣的魏氏后人坐在房檐下,80岁的她已在祖宅住了近五十年。“看着这些老房子,就想起前辈们的不容易。”老人的话朴实却有力,从进士府到县委大院,再回归寻常百姓家,这座宅院的身份流转,正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当数距离魏家大院不远的德兴货栈。在抗战时期任村最繁华的商业街上,这家表面卖柿饼、山货的商号,实则是抗日“伪装者”的秘密基地。1940年,为打破日寇经济封锁,赵有德奉命创建德兴货栈,以“德”字为记,用一担担党参、核桃、柿饼作掩护,将枪支弹药、盘尼西林等急需物资,从敌占区秘密运往抗日前线。
如今的货栈旧址,成了村民的居所。女主人掀开帘子招呼我们,斑驳的外墙上,“安阳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石碑格外醒目。二楼对称的六扇拱形窗,依稀能看出当年的气派;夯土与砖砌的墙体,默默承受着岁月的侵蚀。站在院内,仿佛能听见80多年前马队的马蹄声,能看见伙计们一边算账一边传递情报的紧张场景:算盘声里藏着密码,山货担子下藏着希望。
阳光洒在任村的青石板路上。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才明白红色印记从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鲜活的故事、不朽的精神。2025年国庆,若你想触摸那段烽火岁月,不妨来任村走走。在这里,你能读懂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隐蔽战线的传奇。
若是逛累了,肚子难免生出几分饿意,此时你可以走进村口的农家乐或是镇上的小饭馆,尝尝藏在烟火气里的任村滋味。压轴出场的必然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烩菜,这道菜里藏着太行人家最实在的热情,也藏着岁月沉淀的家常暖意。
做这烩菜可有讲究,主料最好是本地散养的猪肉和带骨的排骨,先把肉块煸出油脂,排骨炖到用筷子能轻松戳透,肉香顺着锅盖缝往外飘,勾得人直咽口水。辅料更是缺一不可,林州特有的皮渣是灵魂,放进锅里吸饱肉汁后,软嫩中带着筋道,咬开还能尝到淡淡的薯香;炸得外酥里嫩的肉丸子,煮久了也不松散,一口下去满是肉的鲜香;还有泡软的红薯粉条,吸溜一口裹着浓稠汤汁;卤水豆腐带着豆香,虎皮豆腐则是炸过再炖,外皮微皱却吸满了滋味,最后扔进几片水灵的白菜叶,让清爽的菜香中和肉的油腻。
所有食材在锅里慢炖,柴火灶的热力让滋味慢慢融合,汤汁熬得浓稠发亮,裹住每一块食材。
盛一碗烩菜,再配一碗金黄的小米稠饭,米粒熬得软糯黏糊,就着烩菜吃,温热的饭菜滑进胃里,既解了旅途的疲惫,更像是在品味这片红色土地的温情。就像当年革命者用山货守护信仰,任村人也用这锅热气腾腾的烩菜,把日子的踏实、待客的真诚,一代代传了下来。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温中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