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4座8000米级独立山峰,是全球登山者心中的“终极圣殿”,截至目前完攀者仅数十人。眼下,2025年8000米级雪山秋季登山季正式落下帷幕,苏州登山爱好者们在今年交出亮眼答卷。 刘萍成功登顶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迟永军、吴挺、朱峥、赵元愷等亦先后征服珠峰、马纳斯鲁峰等世界级高峰,在雪山之巅留下鲜明的“苏州印记”。
刘萍:五登8000米级雪山,秋季窗口期攻克“魔鬼山峰”
8000米以上被称为“死亡地带”,空气稀薄、地形险恶、气候恶劣,对登山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即便在今天,技术的进步使攀登安全性有所提升,但是在8000米雪山上,仍然有各种风险,时刻威胁着登山者的安全。苏州登山者刘萍的五次8000米级登顶,便在这样的极限环境中完成。
刘萍登顶道拉吉里峰。照片由刘萍本人提供
刘萍的雪山征程始于2018年。那一年,她首登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开启“14座8000米高峰”挑战计划;2019年,她从南坡登顶珠峰,成为苏州首位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女性;2024年9月,她征服了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
刘萍此次挑战的道拉吉里峰以其难以抵达的特性和高风险的雪崩闻名。选择秋季攀登喜马拉雅山脉的8000米级高峰,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相较于天气更稳定的春季,秋季登山窗口更短、风势更狂,对攀登者的经验与判断力要求极高。
出发前,刘萍与团队提前研判天气,凭借精准的预报与丰富的高海拔经验,抓住9月末仅数日的“好天气窗口”,历经多日适应性训练与艰苦行军,最终成功冲顶。此次道拉吉里峰的成功登顶,让她离终极目标又近了一步。
刘萍在雪山攀登中。照片由刘萍本人提供
苏将集结:从珠峰双登到跨界突破,各展锋芒
2025年的苏州登山界,堪称“群星闪耀时”。在春季珠峰登山季,苏州登山爱好者迟永军、吴挺便率先传来捷报:迟永军以“碳中和”方式从北坡登顶,在应对高海拔、强风等自然挑战的同时,还需携带环保装备,减少攀登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中国首位践行低碳攀登理念登顶珠峰的登山者;吴挺自2024年从珠峰南坡(尼泊尔一侧)登顶,2025年春季又从北坡成功冲顶,实现珠峰“南北坡双登”。
迟永军登顶珠峰。照片由迟永军本人提供
秋季登山季,苏州人的突破仍在继续。9月,苏州市皮划艇桨板协会会员朱峥完成了一场跨界突破,从碧波之上的“水上健将”,变身为雪山之巅的“攀登勇士”,成功登顶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同期,来自张家港市登山协会的赵元愷也站上了马纳斯鲁峰顶端,与朱峥共同克服雪崩风险与体能极限,书写了苏州人在该山峰的攀登纪录。
前路可期:培育登山氛围,播撒“攀登种子”
“登山不是孤勇者的游戏,而是一群人的热爱与传承。”谈及苏州登山运动的发展,刘萍深有感触。如今的苏州,从入门级的“灵白线”徒步,到5000米以上雪山挑战,再到8000米级高峰冲刺,已形成从入门到专业的多层次登山氛围。“登过5000米以上雪山的苏州人越来越多,90 后、青少年也开始爱上这项运动。”刘萍告诉记者,今年,她还受邀走进了近50所中小学校,通过分享雪山故事、展示攀登装备,在无数孩子心中种下攀登的种子。
展望明年的登山季,苏州登山者们也已锚定新方向。刘萍计划在2026年进行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与第五高峰马卡鲁峰的连登,继续向自己的“14座8000米高峰”挑战计划前进。实现珠峰双登的吴挺,将向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发起挑战。乔戈里峰位于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喀喇昆仑山脉核心区域,以陡峭冰岩混合路线、频繁雪崩、极端低温闻名,被誉为“登山界的终极试炼场”。今年成功站上8000米级雪山之巅的赵元愷则计划向珠峰发起冲击,同行者还有张家港市登山协会会长丁雷,他们将共同直面世界第一高峰的多重挑战。
从太湖之畔到雪山之巅,苏州人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的这些攀登佳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点亮了苏州登山运动的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登山,当“永不言弃”的攀登精神融入城市血脉,这座江南水乡正以全新的姿态,在世界登山版图上留下独特的“苏州印记”。(苏报融媒记者 张黎丽/文)
编辑:钱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