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长假,“人从众叕”模式又一次开启,到处人潮拥堵。但是大西北有这么一座古城——天水,“堵车”还行,有点“堵心”。不过这个“堵”,是被跨越万年“五大文化”历史厚重震撼到心头一颤的那种“堵”。天水人压箱底的“五大文化”这些宝贝疙瘩,不是放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是刻在骨子里、流在血脉里的。
[烟花]伏羲文化——炎黄子孙的“老先人”
逛别的庙是看风景,来伏羲庙是“走亲戚”。每逢初一十五,咱去伏羲庙烧香磕头,那感觉不像去参观,而是像回家。那位坐在卦台山上画八卦的爷,干的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他定了嫁娶的规矩,让咱知道了谁是一家子;他教人结网捕鱼、驯养牲口,让咱的日子有了着落;他画下的那几道,更是了不得,成了后来学问的“种子”和华夏文化的“总根子”。这根子,就扎在咱三阳川的黄土里,扎得很深。这儿没那么多商业气息,只有古柏参天,清幽依旧。你站在那位画八卦、定人伦的“老先人”面前,会突然觉得,手机上那些纷乱的热搜都不算事儿了。华夏文明的“源代码”就在这儿。来天水,必须得摸摸伏羲庙的那些古柏,感受一下从远古吹来的风。
[烟花]大地湾文化——八千年前的“文明源”
看够了人山人海?到了秦安大地湾,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空灵”与“厚重”。站在这片土地上,你抓一把土,那都不是普通的土,那是咱老祖先第一次把“家”安顿下来的土。你脚下踩的,可能是老祖先用“原始水泥”铺过的地面。八千年前住在秦安大地湾的先人,那叫一个聪明能干,他们住的不是山洞,是自个儿用料礓石和砂石粉搅和成“原始水泥”盖的房子,地面光溜得跟镜子一样。上面画的“F901”地画,比咱知道的埃及金字塔还早了好几千年。他们种的黍子(糜子),养的猪,都是开创性的。闭上眼睛,八千年前的炊烟和神秘符号仿佛还在。这份在黄土地上开创家园的智慧与胆魄,就是咱天水人世代传承的“老根本”。这比任何网红打卡点都来得实在。天水人骨子里那种恋家、爱收拾、能把日子过出花来的劲儿,源头怕就是在这儿了。
[烟花]先秦文化——横扫六合的“起步点”
都知道秦始皇厉害,一统天下。可圈外人很少知道他老祖宗的“创业基地”,就在咱甘谷县的毛家坪和清水李崖一带,站在黄土坡上,你就能明白什么叫“攒劲”。老秦人从这里起步,在这西陲之地,跟西戎打交道,又打仗又学习,练就了一身硬骨头和活脑筋。那股子不服输、敢闯敢干的“拧劲儿”,就是老秦人的“创业精神”。可以说,没有在天水这几百年的“练兵”和“积累”,就没有后来横扫六合的大秦帝国。天水,就是那支虎狼之师的“摇篮”。那股子不服输、不怕苦的“拧劲儿”,就是咱天水人常说的“硬骨头”精神。来这儿,不是看废墟,是来汲取点儿“创业能量”的。
[烟花]石窟文化——刻在绝壁的“千年韵”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十六国后秦的斧凿声早已消散,但麦积山悬崖峭壁上的“东方微笑”却穿越时空,笑看千年过往。“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石窟跟别处不一样。敦煌的壁画是“仙气”,云冈龙门的石刻是“帝王气”,而麦积山的塑像,是“人气”。你去看那小沙弥,抿着嘴在笑,就像咱村里那个机灵的碎娃娃;那“窃窃私私语”的菩萨和弟子,像极了隔壁家两口子在商量家务事。古代的工匠,把佛和菩萨都塑成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念想,都一凿一凿刻进了这面石头山里。麦积山的佛,看着不让人害怕,只让人觉得亲。
[烟花]三国文化——留存街巷的“老故事”
在天水,你走个路都能踩着三国。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三国时期,更是成为了蜀魏交锋的前沿阵地。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丰富的三国文化遗存。街亭、木门道、姜家庄、诸葛军垒……这些地名不是书上的,是咱天天挂在嘴边的。走在这些地方,你仿佛能听见街亭马谡的叹息,看见木门道万弩齐发的场面,还能找到诸葛亮点将屯兵的那个土堆子。蜀汉名将姜维就是甘谷大族姜氏出身,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些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成了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在咱天水,这就是家门口的“老典故”,是茶余饭后最带劲的谈资。
尾声
老话说,“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八千年历史看天水”。咱天水的这“五大文化”,不是摆在架子上的古董,而是融在日常里的东西。
是正月十六伏羲庙人挤人的一炷香,是早晨那碗让人舒坦的呱呱,是麦积山烟雨里那抹慈悲的微笑,也是谝闲传时一句“想当年,诸葛亮在我们这儿……”
这,就是天水。一个用黄土地承载着中华最古老记忆,却依旧活得热气腾腾的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