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与中秋的喧嚣尚未在城市街巷完全沉淀,山西长治这座浸着千年底蕴的古城,却在连绵阴雨中逆势掀起了一股更持久的“流量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假期里的长治被阴雨笼罩多日,可涌向这里的游客却如逐光般逐日递增;全网平台上,关于长治的打卡视频、美食测评、非遗探访笔记刷屏不止,某指数平台显示“长治”搜索量最高峰值飙至14万,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拆解着这场“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破天流量”——这座曾藏于太行山脉间的“宝藏小城”,为何突然成了人人向往的打卡地?
答案,就藏在漳泽湖畔那场星光与山水交织的湖南卫视芒果TV蓝月亮中秋之夜里。当湖南卫视、芒果TV带着深耕多年的内容积淀,与太行文旅在长治的山水间完成一场美丽邂逅,这场晚会不仅成了自身的“口碑收割机”,更成了撬动长治流量的“黄金开关”。据官方数据显示,晚会一举拿下CVB中国视听大数据、酷云、欢网、CSM全国网四大平台省级卫视收视第一,创下近6年收视新高;CSM全国网收视率份额更是领先同时段第二名卫视41%,全网累计斩获869个热搜,其中8个话题稳稳占据双榜前10高位。更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媒体矩阵播出观看总量超2000万,新媒体慢直播全网观看量突破4673万,真正实现了收视、热度、口碑的“三丰收”。而被这场晚会“带飞”的长治,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峰值,网友调侃得直白又贴切:“这哪是办晚会,分明是给长治送‘流量富贵’!”一场晚会的邂逅,就此开启了湖南卫视与长治的双向奔赴。
十二年首“出湘”:为何是长治接住了这份“流量偏爱”?
在各大平台中秋晚会扎堆“卷舞美、比特效、抢卡司”的赛道上,湖南卫视选择了一条“逆向突围”的路——做了12年的中秋晚会,首次走出湖南、跳出演播厅,把舞台安在了长治的漳泽湖畔。这份“不走寻常路”的选择,藏着对城市气质与内容表达的精准洞察。
从舞台呈现来看,长治的山水本身就是“天然顶流”。漳泽湖的粼粼水波成了流动的幕布,太行山的巍峨轮廓作了背景板,搭建起的舞台宛如漂浮在湖面的“天空瑶池”,微风拂过,水波荡漾,舞台光影与山水景色交融,“山水即是舞台”的独特质感,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自然与艺术交织的震撼。比起人工搭建的华丽场景,这份源于天地的“氛围感”,更能戳中人们对诗意与远方的向往。
而从内容内核来看,长治的“底蕴”恰好与中秋的“意境”完美契合。作为“中国神话之乡”,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等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均发源于此。这些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神话IP,为中秋晚会的“古今对话”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当神话故事遇上中秋团圆,当千年传说碰撞现代舞台,长治的人文厚度便有了可触可感的表达载体。更不用说这座城里藏着的非遗技艺、老城巷弄的烟火气、太行山脉的雄奇风光,每一处都藏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点”。当中秋的团圆味儿撞上长治的山水人文,这份“天时地利人和”的契合,让这场晚会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带爆款基因”。
不止是晚会:把城市当主角,讲好长治的“烟火与风骨”
这场中秋晚会最难得的,不是用长治的山水当“背景板”,而是真正把长治放在“主角位”,钻进城市的肌理里,将非遗、美食、烟火气与普通人的故事,都揉进了舞台呈现里,让文化与内容真正“焊”在了一起。
开场便充满巧思——苏有朋作为“空降嘉宾”,“飞跃”长治各大地标景点,与TOP登陆少年组合一起唱响《爱》,熟悉的旋律配上长治街头的实景画面,瞬间拉近了观众与这座城市的距离;芒果新生代艺人、主持人赵奕欢、马萱、吴蕙岑、陈若彤、陈怡多化身“桂花仙子”,提着极具设计感的“集月灯笼”打卡长治三大地标,一曲戏腔版《彩云追月》婉转悠扬,配合剪纸艺术串联起的“镜中月、思乡月、烟火月”,把长治的千年古韵与中秋的团圆情思缠得紧紧的;周深站在漳泽湖边演唱《漫漫》,清澈的歌声一响起,仿佛给小城的慢生活按下了“悬浮慢放键”,让观众跟着旋律感受到了长治独有的松弛与惬意;更让人震撼的是长治国家级非遗“上党八音会”与国际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的跨界合作,他们共同演绎黑神话改编版《云宫迅音》,传统唢呐、锣鼓与现代钢琴碰撞,熟悉的旋律里藏着华夏文明的传承密码,引得观众直呼“破防”;“甜歌皇后”杨钰莹则用甜美的嗓音唱响《人说山西好风光》,把山西民歌的韵味唱出了别样的清甜,让更多人记住了长治的山水之美。
而在这些亮眼的舞台之外,晚会更将镜头对准了长治的普通人——扎根一线的派出所民警、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委书记、操心社区大小事的网格员、随时待命的街头救援人员,他们走上舞台,用几句朴实的“喊话”讲述自己的日常,既有对家乡的热爱,也有对责任的坚守。这些平凡又闪耀的身影,让观众看到了长治的“风骨”:它不仅有千年的历史底蕴,更有新时代里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正是这样一台“不炫技、重真诚”的晚会,把长治的神话、人文、非遗与普通人的故事讲给了全国观众听,也让它成了“以文塑旅”的生动范本——不是生硬地“植入”城市元素,而是让城市的灵魂与晚会的内容同频共振。
从“流量”到“留量”:芒果系的“文旅魔法”,长治再续传奇
提起湖南卫视的“文旅Buff”,早已是业界公认的“流量密码”:《去有风的地方》让大理的小院成了年轻人心中的“治愈圣地”,无数人循着剧情去寻找“有风的生活”;《国色芳华》带火了菏泽牡丹的雍容与洛阳烟花的绚烂,让传统花卉与民俗成了打卡新热点;《向往的生活第五季》让常德桃花源重回大众视野,勾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快乐再出发第一季》更把宁波象山的海边变成了“宝藏打卡地”,海边的灯塔、渔村的烟火,都成了大家追逐的印记。
如今,这份“魔法”落到了长治头上。晚会结束后,社交平台上满是对长治的赞美:“湖南卫视是懂文旅的,直接给长治文旅上大分!”“看晚会时就想去长治,现在终于把攻略做出来了!”“长治这是把中秋晚会搬进现实了吧,和镜头里一样美!”于是,一批又一批游客攥着“晚会同款攻略”奔赴长治——有人去漳泽湖追寻周深唱歌时的粼粼波光,有人去打卡“桂花仙子”走过的古城地标,有人专门钻进巷弄里寻找非遗手作,还有人蹲在街头小店尝一口长治的特色小吃。游客的分享里满是真诚:“太行第一雄峡名不虚传,站在山脚下才懂什么叫‘巍峨’!”“漳泽湖畔的风很轻,坐在湖边发呆都觉得舒服,难怪周深能唱出那么温柔的歌。”“非遗手作店里的老师傅特别热情,手把手教我做剪纸,这趟旅行太值了!”
这场“节日+晚会+文旅”的联动,真正把“流量”变成了“留量”——它不是靠短期话题炒作吸引眼球,而是用优质的文化内容挖掘出城市的核心魅力,让观众因为“喜欢内容”而“向往城市”,最终因为“体验美好”而“主动传播”。就像长治,晚会带来的热度没有随着节日结束而消退,反而因为游客的真实分享持续发酵,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座古城的美。
一场中秋晚会,让长治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变成了“全网追捧的宝藏城”。这背后,是湖南卫视读懂了长治的山水人文,用内容为桥,把城市的“好”变成了所有人都爱看的故事;也是长治本身的底蕴与魅力,接住了这份“流量馈赠”,用真诚的烟火气留住了远道而来的客人。
如今,漳泽湖的水波依旧荡漾,古城的街巷依旧热闹,湖南卫视与长治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正如那句被网友津津乐道的话:“‘湘’聚是为了更好的出发,长治,果然值得‘常’来。”而这场“内容赋能文旅”的成功实践,也给更多想“破圈”的城市打了个样——唯有读懂城市的灵魂,用真诚的内容讲好城市的故事,才能让“流量”变成“常红”,让更多宝藏城市走到大众眼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