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赋能
颜值焕新
仁寿县“五美乡村”建设绘新篇
河畔绿柳拂堤,与田野、民居交相辉映,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画卷;粮食丰收,蔬果满筐,铺展产业兴旺的丰收图景;彩绘墙下洁净街巷,定格乡风文明的生动瞬间;休闲广场欢声笑语,洋溢着百姓生活的幸福气息……
△航拍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民田园与民居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乡村建设短板弱项,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集中优势资源推进蓝图美、产业美、人居美、服务美、文明美“五美乡村”建设。同时,结合乡镇特色、资源禀赋差异,以“天府粮仓”重点片区和中心村为核心,构建起“五美乡村”精品村、农商文旅综合体组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梯次发展格局,让广袤乡村逐步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
激发产业活力
共绘乡村振兴新愿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仁寿县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注入新活力。禄加镇天明村与慈航镇庆余村的产业实践,展现了不同资源条件下乡村产业的多元发展路径。
禄加镇天明村,成赤高速、成宜高速、红星路南延线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显著。更难得的是,村里保留着“三线”建设时期102厂的建筑,红砖厂房、参天梧桐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成为该村发展的“独特密码”。
“这些老厂房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我们村的‘金名片’。”天明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村里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通过三大举措激活“三线”遗址价值。一是再现“三线”记忆,完善基础设施,确保道路通达。同时,在高速路出口、连接线入口、农业产业核心区、102厂厂区等布局“三线”微党建、特色路灯,打造景观小品,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二是用活“三线”遗址,盘活厂区闲置资源,完善硬件设施,新建旅游停车场和公共厕所,优化游客体验。三是创新“三线”品牌,打造天明IP,深掘“三线”文化底蕴,利用现有建筑规划改造“天明村史馆”“天明长者食堂”,推出文创小品,推广“三线”品牌,讲好“三线”故事。
△图为面貌一新的仁寿县禄加镇102厂
与天明村依托文化资源发展不同,慈航镇庆余村则立足农业基础,在“天府粮仓”建设中找准定位,走出了一条“粮”字号产业升级之路。
△图为仁寿县慈航镇庆余村彩绘墙
庆余村坚持因地制宜、谋划长远,结合乡村振兴的重点要点,盘活乡村土地,以发展粮食生产和农耕文化为着力点,锚定“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建设的蓝图一绘到底。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力,有效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宜机化水平。以“集体+业主+农户”的模式推进土地流转,村集体流转2150余亩土地发展粮食种植,并吸引业主流转800余亩土地发展“粮药”“稻菜”等粮经融合产业,全年吸收村民就近务工320余人次。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开展深度合作,研究分析土壤水质,试点种植富硒大米、控糖大米、生态香米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整合全镇农业资源,打造“仁南永裕”特色品牌,不断增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人居环境是乡村“颜值”与“气质”的直接体现。仁寿县以“刷新家园颜值”为目标,从村民身边的环境整治入手,推动乡村从“整洁”向“美丽”升级。从文宫镇桂湾村到满井镇福桥村,一个个宜居乡村的生动场景,展现了仁寿“五美乡村”建设的民生温度。
△仁寿县文宫镇桂湾村
2024年年底,文宫镇桂湾村的风貌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展开。此次改造既涵盖道路硬化、田埂修缮等公共设施升级,也涉及村民住房内部厕所翻新、厨房改造、“四小院”美化等细节提升,从“面子”到“里子”全方位改善村容村貌,让桂湾村的“颜值”与“舒适度”同步提升。
△图为在仁寿县文宫镇桂湾村
村民正在新建的亭子休息
同样在人居环境改善中实现“蝶变”的,还有满井镇福桥村。今年8月,该村以“五美乡村”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人居环境升级改造行动,村“两委”干部、乡镇机关人员、公益性岗位和村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大家齐心协力,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栽植花卉苗木,添置健身设施,将昔日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变身成为集休闲、健身、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花小钱办大事”的创新实践,成为了村民点赞的“民心工程”。
此次行动,从产业赋能、环境整治到民生改善,仁寿县“五美乡村”建设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乡村更有颜值、更有活力、更有温度。下一步,该县还将继续深耕“五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突破,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图景在广阔的热土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图为仁寿县慈航镇庆余村的村民
正在家门口健身
-END-
仁寿秋日“梨”想生活,不如来一勺甜润的曹家梨膏吧
这么近那么美,双节小长假来仁寿耍一回!
跟着川超游仁寿!10月6日我们相约仁寿体育场
出品:仁寿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夏丽编辑:吴佳雨
来源:仁寿摄协、网络(侵删)
点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