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8天,东坡区依托深厚的东坡文化底蕴与多元的文旅活动布局,以“日间品文化、夜间赏光影、城区有惬意、乡村有特色”的体验矩阵,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东坡老家的独特魅力。
据东坡区文广旅局综合测算,假日期间,东坡区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1.18万人次,同比增长31.74%,实现综合收入377.2万元,同比增长8.6%。
文旅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更呈现“官方搭台、社会唱戏”的生动局面,强劲增长背后,既有政府部门的精细保障,也藏着民间力量的创新活力。
01
日间品文化:墨香浸润的东坡记忆之旅
作为东坡文化的核心载体,三苏祠博物馆在国庆期间以“明月此时家国同庆”双节系列活动为核心,打造“青春版”东坡文化体验空间,成为游客必到的文化地标。
10月1日至4日,三苏祠的热闹由心连心艺术团承包!系列快闪歌舞带来丰富视觉体验,舞蹈演员身着古装登场,一个个舞台引领游客“穿越”宋朝,让今朝游人也能切身感受当年的热闹盛景。
红墙竹影区的诗词打卡点前人气旺盛,游客以创意身体姿势填补东坡诗词完成互动,在趣味中亲近经典;“科举进阶”模式的诗词擂台赛设置秀才、举人、进士三关,答题闯关成功者可兑换文创奖品,沉浸式感受古代科举文化。背诵挑战活动热度居高不下,全文背诵《赤壁赋》可赢取东坡宴门票,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获三苏祠文创明信片,每日限定福利早早被兑换一空。
来自成都的游客张露表示:“没想到能通过背诵古文品尝东坡美食,这种文化体验太特别了,而且景区里随处能看到志愿者指引,逛起来很省心。”
此外,“苏祠寻宝”专场通过扫码积累金币兑换通关印章,NPC古装迎宾、宋式点茶雅集、创客小课题等多元项目,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东坡生活智慧。红墙竹影间,游客或在东坡盘陀像、瑞莲池等景点定格笑容,或围在讲解员身边聆听三苏父子的文人风骨与家国故事,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
毗邻三苏祠的东坡宴项目于国庆当天正式焕新启幕,这一文旅新空间以宋式美学为底色,原木陈设与雅致纸灯笼交相辉映,悠扬古乐与翩跹舞姿营造出浓厚的宋代审美意境。“东坡雅宴・此月同明”高端文化餐秀开启试营业,宋风演艺与宴席场景深度融合,让游客在品尝美食时享受视听盛宴。现场联合30余家经营主体汇集东坡足迹地特色美食,非遗美食研学课堂更让游客能亲手体验东坡肘子制作,身着宋代襕衫的NPC引导游客解谜,在互动中解锁东坡人生故事。
02
夜间赏光影:灯火勾勒的宋韵夜游图景
当夜幕降临,东坡区的夜游场景被点亮,以现代光影技术激活传统文脉,打造白昼品诗、夜晚寻韵的全时体验,其中穿越盛世水街成为夜游核心地标。
水街推出“无忧城・大宋奇妙夜”沉浸式体验活动,青石板路上汉服少女与游客擦肩而过,乌篷船摇曳河面,雾气与灯光交织出《清明上河图》般的实景画卷。3D大秀点亮凤鸾树,全场景NPC互动让游客随时可能与古人邂逅对话,大型宋式婚礼、自贡彩灯展及32场沉浸式演出轮番上演,构建起古雅与新潮交融的奇妙世界。来自重庆的游客李盛感慨道:“晚上自驾过来,刚到路口就有交警指引停车,水街里人多但秩序很好,这种‘穿越感’太让人惊喜了!”这个逃离现实的无忧空间,成为各地游客争相涌入的时空隧道。
03
城区有惬意:烟火与雅趣交织的慢享空间
东坡城区以“文化+商业+体育+生活”的融合场景,为游客提供兼具雅韵与烟火气的惬意体验,让旅途节奏张弛有度,而从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到穿越盛世水街的动线,更成为游客感受城市魅力的经典路径。
“下午在湿地公园晒着太阳看定向赛,傍晚沿着河边散步到水街,感觉自然和热闹无缝衔接了!”来自绵阳的游客张超的分享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在假期热闹非凡,房产汽车家装文化节汇集多家展商,品牌折扣与换新补贴福利迭出。
全国乡村定向系列赛事在此开赛,参赛者穿梭于绿树繁花间的身影,为秋日公园增添了动感活力。不少家庭在草坪上搭起帐篷,孩子们追着风筝奔跑,大人们则惬意地欣赏湖光山色,“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香,坐一下午都不觉得闷,而且卫生间、饮水点都很方便,细节做得很到位”成为游客的共识。
随着暮色渐浓,从湿地公园步行或骑行片刻便抵达穿越盛世水街,眼前的景致瞬间从静谧自然切换为璀璨繁华,却毫无违和之感。“刚还在看芦苇荡随风晃,转过街角就见灯火映着古桥,这种反差太奇妙了!”来自外省的游客王先生说。水街沿小河而建的仿宋建筑错落有致,建筑在灯光照亮下泛着光泽,与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形成巧妙呼应。
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写道:“东坡区把‘逛公园’和‘逛夜市’安排得太贴心了,白天吸够了自然氧,晚上就能沉浸式感受烟火气,沿途还能看到志愿者提供咨询,这才是假期该有的样子。”
为了丰富游客购物体验,核心商圈与文化场景深度联动,“月满华诞,礼遇东坡”系列活动覆盖多个综合体。沉浸式NPC互动让游客在购物途中偶遇“东坡先生”与“苏小妹”,趣味问答赢取的优惠券带动消费热情;亲子创客体验区里,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制作宋锦文创;宋式点茶雅集则为市民游客提供了静心休憩的角落,专业茶艺师的演示让人眼界大开。
04
乡村有特色:田园间的烟火与亲子互动
10月1日一早,东坡免费旅游巴士停靠点前早已挤满闻讯而来的市民,1日至4日,每天巴士随机开展随车活动;随着民谣歌手拨动吉他弦,《但愿人长久》的熟悉旋律缓缓流淌,不少市民跟着轻轻哼唱,大家挥舞着五星红旗,孩童趴在家长肩头,眼神里满是好奇;歌声未落,川剧变脸艺人一袭红衣登场,手袖一甩,黑脸瞬间换作金面,台下立刻响起阵阵惊呼,几个小朋友忍不住凑到前排想看清脸谱奥秘,艺人还走到人群中互动,伸手展示变脸绝技,脸谱在指尖翻飞间不断切换,欢呼声此起彼伏。国庆期间,六辆主题巴士从上午 9:30到傍晚6:30,在眉山东站与太和老镇间不停穿梭,游客们登上巴士赏风景、品文化,沉浸式感受东坡故里的独特魅力。
太和老镇与永寿镇太平古街形成双镇联动效应,成为城市游客微度假的热门选择。太和老镇以“赛+宴+游”三维模式贯穿黄金周,50桌长街宴集中呈现眉州特色菜肴,节庆游戏趣味十足;“太和烟火・老街夜市”打造“老茶体验+新茶饮休闲”双场景,构建全域消费链条。永寿镇太平古街推出“岷江烟火・太平味宴”非遗盛宴,石磨豆花、枕头粑等小吃香气弥漫,融合火锅文化与音乐演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烟火。
东坡区的乡村旅游不仅有官方打造的特色活动,更涌现出一批由民间力量创办的网红打卡地,田边边厨房、另一半咖啡店的爆火,正是社会各方共推文旅发展的生动注脚,让乡村体验更添烟火气与个性化。
藏在乡村田野间的田边边厨房,凭借“田园风光+精致下午茶”的独特定位,成为假期里的宝藏小店。木质桌椅摆在稻田旁,搭配手工烘焙的糕点与特色饮品,游客在此既能远眺金黄稻浪,又能享受慢时光里的惬意,小红书、抖音上满是#误入田园仙境#的打卡笔记,不少游客为喝上这杯“稻田下午茶”特意提前预约。
同样充满人气的,还有太和老镇主街旁的另一半咖啡店。不少游客乘坐东坡区免费旅游巴士直达太和老街后,便被这家藏在老建筑里的小店吸引——推门而入,原木书架上摆满东坡诗词集与乡土人文书籍,靠窗位置能望见街对面的青瓦白墙与远处的稻田,点一杯咖啡,搭配一块手工曲奇,就能在书香中享受片刻慢时光。除了喝茶看书,小店还提供有陶艺体验,游客可跟着专业陶艺师学习捏制简单的陶艺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围坐工作台前,揉捏陶土、绘制图案,亲手制作的专属陶艺品成为独特的假日纪念。
05
多方联动保驾护航,文旅盛宴圆满落幕
国庆期间,“田边边”、“另一半”等主题小店每天爆满、免费主题巴士总共接待游客3802人次,东坡宴接待游客17210人次、穿越盛世水街累计客流量16万人次、三苏祠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98万人次、泡菜城累计接待游客13.9万人次……
这些数据背后,是藏在街头巷尾、乡村小院中民间文旅点位的走红,也是和官方打造的系列活动形成互补,既丰富了游客的选择,更证明东坡区文旅并非官方自说自话,而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生态。区文广旅局不仅联合多部门做好重点景区保障,更下沉服务至乡村文旅点位,提供安全检查、宣传推广等支持,让小众宝藏地也能有序承接客流。
此次双节假期东坡区文旅市场的火爆与有序,离不开前期的周密部署与多部门的协同发力。为保障游客体验优质顺畅,东坡区多部门协作,区文广旅局、市场监管局、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形成专项保障团队:区文广旅局精心策划多场文化活动,营造国庆的欢乐氛围;公安交警提前研判三苏祠、水街、湿地公园等热门点位的车流人流,增设临时执勤岗与停车引导标识,确保交通有序;市场监管局对景区周边餐饮、商超开展食品安全与物价专项检查,重点规范文旅产品明码标价,守护游客“舌尖上的安全”;交通运输部门加密公交线路频次,于国庆当天开通的免费旅游巴士串联11个核心文旅地标,让游客的出行体验更加丰富……
从日间的诗词雅韵到夜间的光影流转,从城区自然与繁华的无缝融合到乡村的烟火田园,从官方项目的厚重底蕴到民间点位的鲜活创意,再到多部门联动筑起的“安全防线”,东坡区以“四维矩阵+多元参与+精细保障”的完整文旅生态,让东坡老家的魅力愈发鲜活,不仅实现了“景区火、玩法多、消费热、秩序好”的假日目标,更向游客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且持久的动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