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三(河北怀来)

9月15日至17日,我和几位朋友用三天时间游览了山西四个景点及景区。王家大院的恢宏大气,似在诉说晋商往昔的荣光;壶口瀑布的磅礴汹涌,如黄河奔腾的豪迈长歌;大槐树的根深叶茂,承载着无数人对根脉的眷恋深情;平遥古城的古韵悠悠,每一块砖石都浸透着岁月的故事。它们让我沉醉其中,满心满溢着收获与欢喜。即便已写就四篇美篇,可心中的感慨如泉涌般不断,总觉得还有太多情愫,想要诉诸笔端。

王家大院,这座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庞大建筑群,宛如一部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史诗,静静诉说着王家曾经的荣耀与传奇。从外观上看,它依山就势,层楼叠院,错落有致,那巍峨的城墙、高耸的门楼,尽显王者之气,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王家昔日的显赫与威严。

游走在王家大院的大小院落之间,如同穿梭在一个迷宫般的建筑艺术殿堂。庭院深深,回廊曲折,每转过一个角落,都能发现新的惊喜。那些错落分布的四合院,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妙布局。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家族聚居的和谐与秩序,还能感受到晋商文化中对教育、礼仪的重视。许多院落中都设有书房,精美的书架、古朴的桌椅,仿佛在诉说着王家子弟们挑灯夜读、求取功名的勤奋与执着。

王家大院不仅仅是建筑的堆砌,更是晋商精神的物化。它见证了王家从商起家,到富甲一方,再到诗书传家的辉煌历程。曾经,王家的商队从这里出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凭借着诚信、勤奋和智慧,在商业的浪潮中拼搏奋进,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而这座大院,就是他们荣耀的象征,是他们对家族、对后代的责任与期许。

如今,岁月的痕迹在王家大院的青砖灰瓦上留下了斑驳印记,但它的魅力却丝毫未减。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大院尽收眼底,那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巷道,仿佛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着晋商辉煌的凝固乐章。王家大院,它以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晋商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西之行,最让我心潮澎湃的,便是那壶口瀑布。当我站在它面前,才真切感受到,这哪里是瀑布,分明是黄河的魂在怒吼、在奔腾。

还未近前,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就先声夺人,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撞击着我的耳膜,也撞击着我的心。循声望去,黄河水裹挟着泥沙,如一条黄色的巨龙,从远方奔涌而至。到了壶口这里,河道骤然变窄,水流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推搡,狂暴地冲向下方,激起冲天的水雾。

脚下的土地都仿佛在随着瀑布的轰鸣而微微震颤。黄河水那浑黄的颜色,是岁月的沉淀,是大地的馈赠。水流从高处跌落,砸在岩石上,碎成无数水花,又迅速汇聚,继续向前奔去,永不停歇。这让我想到,华夏民族不正是如此吗?历经无数风雨,遭遇过多少艰难险阻,却始终像这黄河水一样,奋勇向前,从未被打垮,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

看着那汹涌的瀑布,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长河在眼前流淌。多少文人墨客为它挥毫泼墨,多少英雄豪杰在它的见证下谱写传奇。它是母亲河的心脏,每一次跳动,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滋养着沿岸的土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在此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我的心却快了起来。那磅礴的气势,那不屈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壶口瀑布,是黄河的魂,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让每一个亲临此处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踏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直抵那段牵动无数华夏儿女家族记忆的移民历史。

园区入口处,“根”字影壁庄严肃穆,红色的“根”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饮水”“思源”的字样,似在轻声诉说着对根源的敬畏与追思。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承载着千万人对家族来处的深沉眷恋,瞬间让人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感动与肃穆。

沿着步道前行,目光被那株古朴苍劲的大槐树所吸引。虽历经岁月沧桑,它却依旧枝繁叶茂,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悠悠岁月里的悲欢离合。遥想当年,无数百姓在这棵大槐树下,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知的忐忑,踏上迁徙之路。那场景,似在眼前徐徐展开:不舍的泪水、低声的啜泣、对未来的迷茫,交织成一幅沉重却又充满希望的画卷。

站在洪崖古洞入口前,望着那被藤蔓装点、透着古朴神秘气息的洞口,仿佛能窥见岁月的褶皱。与好友在此留影,相机定格的不仅是此刻的身影,更是对这处承载历史韵味之地的探访印记,期待深入其中,探寻古洞深处的故事。

洪洞大槐树,不仅是一棵古树,更是千万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是连接过去与现在、家族与民族的根脉纽带。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让我们懂得,无论走得多远,心中的“根”永远在那里,指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让华夏文明的血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9.16傍晚抵达平遥古城,满心期待着一览它白日的盛景。没承想,凌晨时分,小雨淅淅沥沥飘落。古城墙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砖石被雨水打湿,泛着温润的光,倒也为这古城添了几分朦胧的诗意,仿佛掀开了它别样的面纱。

平遥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当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飘落,古城仿若被一层薄纱轻轻笼罩,增添了几分朦胧而神秘的韵味。

平遥古城的西北角的霞叠楼,在濛濛细雨里,尽显古朴与沧桑。砖石垒砌的墙体,经岁月打磨,沉稳厚重。角楼飞檐翘角,檐角瑞兽雕刻精细,似欲振翅腾飞。灰沉天幕下,雨水浸润每一块砖石,让其上精美的砖雕、木雕纹路愈发清晰,默默诉说着古城往昔的防御传奇与漫长历史。城墙之上,湿滑的砖石路向远方延展,一侧树木在雨中愈发葱翠,与古旧角楼相互映衬,共同绘就出一幅饱含诗意与历史厚重感的图景。

马家大院,犹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古城一隅,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故事。一进大院,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厚重的砖墙,雨水顺着墙缝缓缓流下,在墙根处汇聚成小小的水洼。院内的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每一座房屋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马家的兴盛与繁华。

漫步在马家大院的各个院落之间,雨水打湿了廊檐下的红灯笼,那一抹鲜艳的红在灰白的雨幕中显得格外夺目。推开雕花木门,屋内的陈设虽已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仍能看出昔日的精致与典雅。木质的桌椅、精美的屏风、古老的字画,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马家的历史记忆,仿佛在向我们轻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站在院中,看着雨水从屋檐滴落,溅起小小的水花,思绪也随之飘远。想象着当年,马家的家人们在这院中或围坐品茶,或谈诗论画,又或是在雨夜中听着雨声入眠,那是怎样一种宁静而惬意的生活。而如今,斯人已逝,唯有这古老的建筑在雨中默默坚守,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这是傍晚拍摄的古城夜景,这类带有“观风”“听雨”字样的建筑,是古城内特色人文景观的一部分,为古城增添了文化韵味与游览趣味。

西边“观风”、东边“听雨”城楼,在夜色里被暖光轻柔笼罩。西侧“观风”,似能望穿岁月,看尽古城过往行人的熙攘与故事的流转;东侧“听雨”,仿佛正静候雨滴,待雨落时,便能将那淅淅沥沥的声响,都收入这古楼的记忆之中。周遭灯火摇曳,与城楼的古韵相融,让这一方天地,既有着历史的厚重,又盈满了鲜活的人间气息。(面向西拍摄)

从洪洞大槐树下触摸千万人血脉里的根脉乡愁,到壶口瀑布前震撼于黄河奔涌的磅礴力量;从王家大院的青砖灰瓦间读懂晋商文化的厚重辉煌,再到平遥古城的雨巷灯影中邂逅西观风、东听雨楼的古雅诗意。这一程山西行,四个景点串联起的不只是旅途的足迹,更是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的深情碰撞。当返程的车轮缓缓转动,才发觉这趟旅程早已将山西的魂刻进心里:是大槐树的根脉牵绊,是壶口瀑布的山河气魄,是王家大院的晋商风骨,更是平遥古城的岁月柔情。
编辑:牛义信/夏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