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朝阳山片区
初秋的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海东高原康养中心一楼大厅的大理石地面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两名护理人员正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梳头。88岁的李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这里饭菜可口,环境也好,住在这里很舒心。”
走进海东高原康养中心的体能训练室里,老人们挥洒汗水,锻炼身体;书画室中,笔墨飘香,他们用画笔描绘着心中的美好;棋牌室里,欢声笑语不断,享受着休闲娱乐的乐趣;功能评估室则为老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座让老人们赞不绝口的康养中心,坐落于海东市乐都城市建设核心区的“生态腹地”,乐都区三河六岸湿地公园西北侧、朝阳山公园东侧。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康养地”。
记者了解到,海东高原康养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护理员、社工等,不仅为老人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医疗护理等基础服务,还定期组织生日会、节日联欢、外出游园等活动,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为海东市康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海东高原康养中心是老年人的“幸福驿站”,那么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龙山,则是一座面向全龄段人群的“森林康养乐园”。这里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清新宜人的空气,更有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康养项目,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近年来,海东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将北龙山打造成融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康疗养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森林康养综合体。
今年7月下旬,北龙山迎来了首批特殊的“客人”——首届高原康养成人训练营的营员们。在为期21天的训练营里,30名来自江苏省的营员们告别了城市的喧嚣,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吃住行练”一体化的健康蜕变之旅。几天后,北龙山又迎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客人——海东首届高原康养儿童夏令营的16名营员,这些来自江苏省的孩子们,在为期14天的夏令营中,体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高原健康之旅”。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功能的持续优化,北龙山已成为海东市康养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体验高原康养的魅力。
近年来,海东市锚定“打造高原康养新高地”的目标,从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到发展全龄段特色康养项目,从深耕生态康养资源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一步步将“高原康养”的蓝图变为实景。
海东市以“周末放松·去趟海东”为抓手,整合资源、创新路径,让“短途游”变“深度游”,让“过客”变“常客”,在激活区域文旅消费活力的同时,持续擦亮“高原康养”的金字招牌。
为了让游客“看得透、玩得深”,海东市梳理整合全域文旅资源,以“生态、黄河、民俗、文化、红色”为主线,串联起北龙山森林康养基地的葱郁、河湟文化博物馆的厚重、喇家遗址的神秘、阿河滩地质公园的奇特,精心设计出31条精品旅游线路,每条线路既突出核心特色,又注重体验感。
海东市将“高原康养”理念融入文旅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更让海东从“短途打卡地”变成了“深度康养目的地”。不少游客在体验后,会主动延长停留时间,原本计划周末两天的行程,往往会增加1天至2天的康养体验。
“我们民宿的回头客里,有三成是因为体验过康养服务,特意再来一次的。”北龙山脚下的一家民宿主理人说,每到周末,民宿的“康养房型”总是最先订满,游客们不仅自己来,还会推荐给朋友,形成了“口碑传播”效应。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海东市的“高原康养”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如今,“周末放松·去趟海东”已不只是一个文旅品牌,更成为“高原康养生活”的代名词,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专程前来,感受“游在海东、养在海东”的独特魅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海东市正以“周末放松·去趟海东”为支点,撬动着区域文旅与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这座河湟谷地的城市,必将以更丰富的业态、更优质的服务,成为更多人心中的“幸福康养目的地”,在高原康养的赛道上续写新的篇章。(全媒体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