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我国华南地区的珠江口西侧,澳门特别行政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海之间,它简称“澳”,东与珠海市接壤,西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自近代以来便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节点。如今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及路氹填海区共同组成——从半岛的历史街巷到氹仔的奢华度假村,从路环的渔村风情到路氹城的现代楼宇,不同区域勾勒出澳门多元的城市风貌。
但如果你来澳门旅游,只知道吃喝玩乐,肯定就会错过这座城市最珍贵的“灵魂”——那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对熟悉澳门的游客来说,这片区域是必须打卡的“文化圣地”,它不仅是澳门的城市核心,更是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的“活化石”。
“澳门历史城区”位于澳门半岛中南部,以澳门旧城为中心,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面积不大,却串联起二十多座重要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的建成时间从明代跨越至民国,时间跨度长达400多年,每一座都像一页翻开的史书,诉说着不同时期的澳门故事。
走在历史城区的街巷里,最先被吸引的便是这里的建筑风格——没有统一的“范式”,却处处透着“融合之美”。你能看到欧洲天主教国家中世纪城市的韵味:岗顶剧院的新古典主义外观、圣奥斯定教堂的巴洛克式穹顶,清新素雅又不失华贵;也能找到葡萄牙建筑的色彩:议事亭前地周围的楼房,外墙多为明亮的粉紫、浅绿、鹅黄,充满南欧风情;更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妈祖阁里供奉着海神妈祖;哪吒庙小巧玲珑,尽显民间信仰的鲜活;关帝庙的匾额与楹联,诉说着忠义文化的传承。
在这片城区里,藏着太多“中国之最”与“澳门第一”: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大三巴牌坊,原为圣保禄大教堂)、最古老的修道院(圣奥斯定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旧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东望洋炮台、西望洋炮台等);还有澳门第一座西式剧院(岗顶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东望洋灯塔)、第一所西式大学(澳门圣若瑟大学前身)等等,每一处建筑都带着厚重的历史感,站在它们面前,仿佛能听到四百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脚步声。
而最让人着迷的,是这个历史城区里的“细节温度”:脚下是白黑两色小方石铺成的路面,这些石子从葡萄牙运来,历经百年磨损却依旧整齐;狭窄的街巷里,中式骑楼与西式洋房并肩而立,晾衣绳上挂着的衣物随风飘动,偶尔有本地老人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晒太阳,用粤语与邻居闲聊;教堂的钟声与庙宇的香火味交织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又和谐。这种“中西共生”的日常,正是澳门历史城区的特别魅力所在。
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它深厚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最高肯定。如今,这片城区依然充满活力:大三巴牌坊前永远挤满了拍照的游客,妈阁庙里依旧有信徒虔诚祈福,岗顶剧院不时举办音乐会与戏剧演出,东望洋灯塔仍在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它不再是“封存的古迹”,而是融入澳门人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也是游客读懂澳门的最佳窗口。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漫步在澳门历史城区,从妈阁庙出发,沿着新马路走到大三巴,再登上东望洋山俯瞰全景。沿途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巷,都让我们忍不住停下脚步——在圣奥斯定教堂里听神父讲解历史,在旧基督教坟场里寻找名人墓碑,在岗顶剧院前感受南欧风情,在妈祖阁里触摸百年的砖墙。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澳门的魅力,不仅在于奢华的度假村与美味的食物,更在于这片历史城区里,那四百多年不曾褪色的中西文化交融之美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