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岁这年,我正式退休了。原本以为会在广州终老,却因为儿子在厦门定居,索性搬去与他同住了一年。说实话,这一年改变了我许多固执的念头,甚至悄悄萌生了羡慕——对这座城市,对这里的生活。
起初答应去厦门,多半是出于对儿子的陪伴。他在那里成家立业,三番五次劝我:“爸,你来住一阵,不喜欢再回广州。”我心想,就当是短暂换个环境,毕竟在我心里,广州早就是唯一的家。骑楼下的凉茶铺、相伴几十年的老友、熟悉得闭着眼都能走回家的街道……哪一样我都放不下。
刚到厦门时,我带着一种“客居”的心情。儿子住在思明区一个不算新但很干净的小区,走出巷口就是菜市场,再往前走一段就能看到海。第一天清晨,我是被鸟叫声唤醒的,而不是广州街头常有的车流声。推开窗,湿润的海风迎面拂来,不像广州夏季那样黏腻,是一种清透的、微微带点咸味的柔软。

儿子媳妇都要上班,白天我独自一人慢慢摸索这座城市。最初只是在家附近转转,后来胆子大了,就拿着老人卡去坐公交。厦门的公交系统很便利,班次频繁,冷气充足,对老年人免费。我常常随意搭上一辆车,不看站牌,不问方向,任由它带我穿行这座城市。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坐车误打误撞到了沙坡尾。那是一片老城区,骑楼建筑虽不及广州的高大,却别有韵味。墙壁多是暖黄色或浅粉色,窗台上摆着花草,猫在阳光下打盹。我沿着狭窄的巷道慢慢走,看到几家传统工艺品店,还有卖古早味点心的铺子。在一家扁食店门口,我停下来要了一碗,汤清味鲜,皮薄馅嫩,老板听说我是从广州来的,特意送了一碟炸五香,笑着说:“阿伯,慢慢吃,不够再加。”
这样的热情我在厦门遇到不止一次。在菜市场买菜,摊主会耐心教我哪种鱼清蒸最好,哪种贝类适合煮汤;在公园里看人下棋,会有素不相识的老人邀我喝一壶茶;甚至在公交车上,都有年轻人主动给我让座,听我口音不是本地人,还会多问一句“阿伯住得惯吗?”






说实话,住得惯,而且越来越习惯。
厦门的气候对我这老广来说堪称惊喜。夏天虽然也热,但海风时常送来凉爽,树荫下坐一会儿就能消汗。冬天更是舒服,最冷的时候一件薄毛衣加外套足矣,不像广州那样阴冷潮湿,也不像北方那样干燥刺骨。儿子笑着说:“爸,您这怕冷的体质,在厦门过冬正合适。”
更让我安心的是这里的医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医院都是三甲医院,社区卫生院分布密集,我有次感冒去家附近的社区卫生中心,从挂号、看诊到取药不到半小时,医生耐心又细致,听说我是退休后来这边住的,还特意叮嘱:“平时多去海边走走,心情好,身体更好。”
我也真的爱上了在海边散步。白城沙滩、环岛路、曾厝垵……这些地方我去了不止一次。清晨常看到许多老人面朝大海打太极、练气功,傍晚则有成群的人沿海慢跑或骑行。厦门人似乎天生懂得如何与海相处,既不远离,也不侵扰,只是悠然地在它的怀抱中生活。

儿子周末常带我去鼓浪屿。虽然游客众多,但清晨和傍晚的鼓浪屿依然保留着静谧的一面。我们避开人流,在那些老别墅间穿梭,看爬满藤蔓的围墙、雕花的铁门、半开的花窗。有一次,我们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遇到一位九十多岁的阿婆,坐在门廊下剥海蛎,她用地道的闽南语招呼我们,听说我是从广州来儿子这边住的,她笑着说:“厦门好所在啦,山水养人,你也留下来呗。”
饮食上,厦门菜清淡鲜美,正合我的胃口。海鲜自然不用说,沙茶面、花生汤、土笋冻、海蛎煎……儿子每周末都带我去尝一种新的小吃。我最喜欢的是厦门的早茶文化,虽然不及广州那样丰富,但更显精致小巧,一壶铁观音,几碟小点,坐在骑楼下的老店里,可以悠闲地消磨整个上午。

更难得的是,厦门既不失城市的便利,又保有从容的生活节奏。这里也有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地铁高铁,但你不必被推着奔跑。公园里常有人静静喝茶、下棋、听南音,咖啡馆里年轻人对着笔记本电脑忙工作,老人家却在同一空间里看报纸闲聊,互不干扰,各自自在。
儿子看出我越来越喜欢这里,有一次试探着问:“爸,要不就留下别回广州了?”我嘴里说着“再说再说”,心里却已开始比较两地生活的差异。
在广州,我有熟悉的一切,但也有不堪忍受的暑热、越来越拥挤的街道、日渐减少的老友。在厦门,我有的不仅是儿子,更是一种真正让我心安的生活。这里有的不仅是海风和美景,还有一种深入日常的温和与包容。

退休后选择一座城市终老,图的不是名气也不是繁华,而是每一天如何度过。在厦门,我可以清晨去海边练太极,上午到菜市场挑些鲜鱼小虾,中午小睡后读读书、写写字,傍晚和儿子媳妇一起吃饭散步,周末他们带我去山海之间走走看看。这种日子,平静,充实,有烟火气,也有人情味。
以前总觉得养老要在自己奋斗过的地方,要有老友、旧街、熟悉的滋味。现在才明白,养老更重要的是心态,是一种能够安心、舒适、被接纳的生活状态。厦门用一年的时间让我体会到,年龄大了不是终点,而是可以开启另一种生活的起点。
最近我开始学几句简单的闽南语,去市场时会试着和摊贩聊上几句。他们听到我的蹩脚发音总会笑,但笑得很善意,还会耐心纠正我的语调。我知道,一旦口音能被当地人调侃,就离融入不远了。
也许明年,我就会正式搬来厦门。不是因为儿子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也羡慕这里的生活了——一种让我想要慢下来、好好过日子的生活。
回望这一年,我从一个忐忑的“客居者”,变成了一个心生羡慕的“准居民”。厦门用它的海风、它的温情、它的从容,让我这个六十二岁的老广,找到了退休后最理想的活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