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如意甘肃 山河共秀——2025年文旅创作者大会"在历史名城武威隆重开幕。大会汇聚全国各地的文旅内容创作者、行业专家及媒体代表,共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助推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甘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新文化IP,引领文旅资源整合利用
甘肃是一部镌刻在中国大地上的立体史书,拥有星罗棋布的国宝级历史遗迹和雄浑壮美的自然奇观。从历史维度看,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始祖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彩陶文化、丝路文化等交相辉映;从地理维度看,甘肃是自然奇观的博物馆,地跨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贯穿八种气候类型区,拥有除海洋和岛礁以外我国所有的地形地貌。
近年来,甘肃坚持全域资源整合,深化文艺赋美工程,实施文化润景计划,聚焦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等,建设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石窟艺术长廊、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区等文化工程。2024年,"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系列诗会网络传播总量超32亿次;天水麻辣烫整合营销网络传播量超800亿次;甘肃文旅宣传营销与创新实践荣获"长城奖文旅好品牌"金奖和5个优秀案例奖,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
2025年,甘肃聚焦"跟着艺术游甘肃"主题,策划组织西北戏曲大汇演等一系列创意文旅宣传活动,为了进一步展示甘肃特有的民俗风貌,本次大会演出以"鼓舞陇原—丝路溯源—生生不息—和合之美—山河共秀"为脉络,通过极具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诗歌朗诵和多地域民族服饰秀,生动展现了甘肃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各民族团结共融的美好画卷。整场演出既彰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厚重感,又展现了现代甘肃的生机与活力。
聚焦身边大小事,展现别样的西北“风”
新媒体时代,一则小故事背后的温情,成为点亮文旅品牌的火种。“暖心瓜州”“敦煌大姐”“天水交警”“武威退役军人”等身边事,通过网络传播让甘肃的淳朴民风和热情好客"出圈出彩",打造了甘肃文旅真心实意、真情实感、真材实料、真诚服务的良好形象。
除此以外,一场场带有浓郁甘肃人文特色的文化活动不断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公祭伏羲大典、敦煌文博会,甘肃对外"朋友圈"不断扩大。2024年,“Discover GANSU”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覆盖量超1亿人次、粉丝量超209万;“敦煌文化周”“敦煌文化环球连线”等外宣品牌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数字敦煌国际共享已覆盖78个国家、累计访客2300万。
有情怀、有担当,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讲活甘肃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递温暖明亮的正能量。何效祖表示,本次大会启动的"丝路文旅新媒体共创计划"将成为甘肃文旅发展的"助推器"、文明互鉴的"黏合剂",让越来越多的来甘游客感受陇原大地的民风淳厚、热情好客、三餐烟火、四季安暖,深切感受可信、可爱、可敬的甘肃形象。
新“声”量,讲述别样甘肃美
近年来,“如意甘肃”品牌传播得到了省内外文旅创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倾情付出。他们用镜头记录甘肃美景,用热爱传递文旅声音,用镜头讲好甘肃故事。一批文旅创作者成为甘肃文旅品牌传播的重要伙伴,成为讲好美丽幸福新甘肃故事的新“声”力量。
大会期间,主办方为"如意甘肃·山河共秀"短视频、摄影大赛获奖者颁发了奖项,并正式启动“丝路文旅新媒体创作计划”。期间407位创作者将分为五条线路,分别开展“丝路遗迹·寻踪河西”河西走廊踩线、“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旅资源踩线、“交换家乡·山河共秀”新媒体创作、“锅气里的甘肃”快手达人寻味之旅以及“心动凉州·一眼千年”微博达人探访等活动。创作者们将深入武威、张掖、金昌等地,通过实地探访和亲身体验,积累创作素材,以全新视角展现甘肃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专门设置了文旅产品展区,汇集展示各市州文旅特色商品,其中,金昌火星基地文创、武威特色手工艺品等新研发的文旅产品,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购买。“一部手机游甘肃”展位展示的甘肃数字文旅产品,集中向游客展示推介云游甘肃、精准信息推送,定制行程等互动体验项目。来自文旅中国、央视网文旅、浙江、江西、山西等文旅单位代表持旗上台共同为“丝路文旅新媒体共创计划”赋能。来自全国各地网友正在通过甘肃文旅厅“如意甘肃”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以及新华网、央广网、新甘肃、视听甘肃等平台同步观看,全网曝光量达3450.23万人次。
下一步,甘肃文旅以“丝路文旅新媒体共创计划”启动为契机,携手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等16个省区市文旅部门,为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共绘甘肃文旅发展新画卷。
(文:倪新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