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 董旭叶)这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三千年前,古公亶父在宝鸡周原开创“赫赫宗周”,使这片土地迅速成为早期中国、甚至东亚地区的文明中心之一。
这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它曾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又是新中国工业经济布局中的西部工业重镇,与时代的脉搏始终同步跳动。这里就是宝鸡。
9月11日,“追梦中华·赓续华夏文脉”2025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采访团走进宝鸡,分别参访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宝鸡市擀面皮产业发展促进会、张载祠及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岁月流转中积淀的厚重底蕴和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一段轰鸣在地下的抗战记忆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形成的高地。抗日战争时期,从武汉西迁到宝鸡的申新纱厂正是看中了长乐塬的地理优势,于1939年在这里建造窑洞式地下车间,以抵御日机空袭。
采访团首站来到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这里占地近400亩,是在民族企业荣氏申新纺织厂旧址上建成,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4处历史遗迹,是国内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也是中国工合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了解,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是原农业部2012年批准的全国第七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规划总面积2800亩。已基本建成科研商务与会展中心区、果品及果用物资交易区、鲜果冷藏处理区、综合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综合管理服务区6大功能区。
“园区年猕猴桃进场交易量达30万吨,其它果品年交易量10万吨,果用物资年交易额5亿元,深加工产品1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讲解员介绍,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目前园区招引了齐峰果业、千裕酒业等27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还拥有国内第一家猕猴桃大数据平台,眉县地标性建筑猕猴桃会展中心、科创服务中心,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猕猴桃3万吨气调冷库,最专业的中国·眉县猕猴桃博览馆等。
在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内,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分拣线高效运转,依次完成上果、除尘、排序、称重等流程,井然有序。一筐筐饱满鲜亮的猕猴桃整齐码放,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打包装箱,现场忙碌而高效。
“上班的地方离家近,既能照顾一家老小,又能每月稳定拿工资,这日子真是美滴很!”生产车间员工王女士说,如今,她不再需要远走他乡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钱包鼓了,心里满了,生活真有奔头!
随后,采访团走进千裕酒业,作为眉县猕猴桃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千裕酒业专注于猕猴桃果酒和果汁的深加工,产品线丰富多样,涵盖NFC猕猴桃汁、猕猴桃复合型果汁等,还为品牌方代工生产果酒,凭借专业技术和设备赢得市场认可。
“在产业链方面,我们处于猕猴桃产业链的后端,原料主要来自眉县当地的优质猕猴桃。”千裕酒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县作为猕猴桃的优质产区,企业在其猕猴桃产业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专业采收,到冷库储存与维护,再到深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负责,这种精细化的分工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还增强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一座关学思想的传承之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载于《张载集·张子语录》中,被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当天,采访团还走进秦岭太白山下的宝鸡眉县横渠镇张载祠,深刻感知张载的精神力量。张载祠(横渠书院)占地18.8亩。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的讲学之地,为关中十八景之一。
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设馆讲学,创办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因书院与祠堂彼此相连,故历史上一直呈后祠前书院式格局。
走进院落,建筑俨然分明,近千年来,这里虽历经多次重建,原貌难觅,却仍有许多游客、学者前来拜谒追思。祠中收藏的一块匾额“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特地赐予的,是张载祠的镇馆之宝。2024年被陕西省侨联命名为陕西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了解张载的思想,我深为震撼。张载的思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也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欧洲侨声报记者贺乙凌说,回去之后,要利用自身华文媒体优势,将张载思想进行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传播到世界各地。
来源:华商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