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一座历史名城,有多古?自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下令置永嘉郡,并筑郡城。如果建城算起,那么温州城至今至少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
对于一位生于、长于温州的人而言,乡邦情怀所系,而离乡多年故乡之人,可借此文,重温回忆那个孕育、滋养的故土。
温州古城朝南长长的城墙上,共设两条出入通道,分别从大南门、小南门两个城门出入口,小船则从城门边的水门出入。

今天温州小南门城门旧址

四十年代温州小南门旁边的“水门”
解放前,“小南门桥”边的护城河,两岸码头属当年的:“永瑞河轮局”所有,每天此公司的拖船客轮从码头准时出发。

温州七、八十年代小南门内河客运站
当你如从小南路的西端出发,刚刚踏上大桥,就听到塘河上刚从开出码头拖轮的汽笛声、桥边停放着菜农们载货三轮车,还有几位在摆摊卖各种豆苗、菜苗的小贩。再往前就可看到双莲桥边大榕树,还可远远听到大树上的吵杂的鸟鸣声,上班的人群骑着自行车急冲冲地行驶在石板路上,再加上道路两旁房屋上所冒的炊烟袅袅,估计是正在准备早餐,各种场景组成合成一幅小城晨曦的画面。

90年代小南门的跃进桥
全程 似乎有500多米路程, 与南门外沿街店铺差不多,同样都是二、三层的沿街店铺,瓦屋屋顶, 路中间一条看上去明显被岁月留下了印记,路面石板是由很早之前所铺设,如今表面光滑但也有许多石板上却斑驳的痕迹,两旁则是古色古香的老店铺和住家。行人道旁的树木茂盛,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
当年沿着小南路的跃进桥往南走去,一眼望去沿街店铺鳞次栉比,刚下桥两边各有一条窄窄的小巷,还有深深的庭院。大路左边一条小巷叫虞师里(或米筛巷),巷子有点狭窄,沿着巷子往东,可直达大南门菜市场,中间有许多大工厂;路西侧有一条小巷叫坦前,此巷民居住宅四周之内曾建有一座大屋,老板叫益泰元;据说早年建造时,老板都是用蚱蜢船运银元来支付材料及工钱。
记得左右两边的巷子口附近,各有一座开水灶。顺着小南路继续往前走,再往前左边有几家店铺分别是卖生铁锅之类的,还有是卖老式木制横杆秤,有些都是解放前品牌老店。记得右边中段有家三家店铺连着一起的包子店,早上上班时间段,买早餐吃的人很多。过了双莲桥,左边是温州最早的电业公司,解放后成为如今的电业局。
80年代,小南路上记得有家干果店,卖的干货主要是桂圆干、北枣、柿饼。过年时,客户买这些干货装在礼品盒中用于送礼,纸盒子虽小,外面贴着各种各样的花纸,正中央贴着美女、或当年流行的剧照,记得有一年,一商家想出促销的方法,即买红枣抽大奖的活动,店铺门口市民买者 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店家也从中赚了一大笔。

40年代温州旧城大南门、小南门一带的地图
90年代温州广利菜市场
上世纪80至90年代,还坐落着一些大单位:温州面粉厂,还有温州纺织系统的温州二棉厂、温州棉纺织厂,温州第三幼儿园等单位、南城区供销工业公司、广利农副产品市场。
我至今时常在梦中出现,自己在上班路上,所经过的双莲桥旁那棵老榕树,每逢春风阵阵之时,榕树的众多树叶不断摇曳,桥下河水也不断涟漪,如今依然还是那座桥、那棵树。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那榕树至今 高大伟岸,茂密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深沉,是那种黑黝黝的绿,时常让我在经过此树,都会停下来痴痴地发呆一会儿,回忆曾经年轻时光。
曾记得这座始建于宋朝的双莲桥,因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而得名。相传,张姓与李姓两家的儿女,自幼青梅竹马,形影不离。为此两家为他们订下了婚约,后因李母有严重的嫌贫爱富心态,准备毁约将自己的女儿嫁进豪门,次年的元宵灯会上,此桥附近相遇,双方互诉旧情,说到李母的逼迫,却无法违背,两人决定相抱跳桥殉情。在第二年,此桥边的水中莲花盛开并蒂,这一奇景引起了人们的惊异。当年使令县“比翼双飞”的殉情之事,将这座桥命名为“双莲桥”。
八十年代小南路双莲桥
温州的夏天,其炙热程度已达到酷暑难熬,人们在闷热的傍晚,大家在洗去汗流浃背身体,微弱的路灯下, 老人们摆动着芭蕉叶蒲扇,孩子们围着老人身边,听他讲述过去的东南西北旧时光。几个老人坐在马路的行人道旁,手里的蒲扇摇得慢悠悠,相互在聊陈年旧事。
记得一次下班有点晚,在炎夏时屋里还很热,道路边却成了乘凉场所,沿街两旁家家户户,都将竹椅、竹床搬出来,大家都在享受那一阵阵徐来轻风丝丝清凉。
小南路再往前就是吴桥路,沿线有好几家机械制造的大型工厂及学校如:温州锅炉厂、矿山机械厂、有机化工厂、家具厂,还有温州第三中学。
一个小插曲:70年代,国家对边境实施严密控制,外国游客入境需通过官方提前申请签证,并指定区域活动,为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政府建筑和军事设施附近禁止拍摄。当年温州锅炉厂大门傍边,就树立着一块水泥预制的警示牌,其主要内容: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可越线。
每天早上上班时间,经过此处石板路上,大多都是赶着上班时间工人及学生,道路两旁有步行上班的人群摩肩接踵,道路中间则是连串骑自行车的上班职工,接连排着急驶而过。
如今当我重回小南路,无论是已忘记还是偶尔想起,当年繁华热闹至今在脑海中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南北走向的道路依然还在,但与想像中的小南路已不一样啦,早已物是人非。道路两旁高楼耸立,路面上铺满㲺黑的沥青,这条陌生又熟悉的街道,心不由得隐隐酸楚,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变化发展也真快。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近50多个春秋已过。今天本人静下心来回想一下,却不知自己所走的人生路程有多少是是非非,功过成败;人生犹如单行道,去时匆匆忙忙,但大凡没有给您回头的机会。如有可能,那就是另一番风景,另一番滋味,另一番人生,.…。
如今有许多老温州人,他们非常想看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那些老照片,回忆过去以勾引起自己的旧时光。温州老城区那每一座桥,每一棵古榕树,每一条石板路,都是温州古老历史的见证。
今天的老市井烟火气与新时尚元素交融,小南路恰似温州老城的一段缩影,却承载着地理变迁与人文记忆。例如老米筛巷还保持着原旧接地气的喧闹,继续延续着老温州的生活气息,与老城旧街巷共同构成温州的城市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