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区委七届九次全会相继召开,高坪区正聚焦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目标,全力推进文旅发展“633”行动,以“丝绸源点”品牌为核心驱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8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高坪区都京街道的六合丝厂景区,青砖灰瓦的古老建筑错落有致,木质门窗间满是岁月痕迹,每一处细节勾勒着丝绸产业的往昔图景,仿佛踏入了百年前的丝绸工坊。
刚结束参观的游客蒋玉晴驻足在老厂房前,由衷感慨:“抚摸着这些带着温度的老建筑,就像在触摸丝绸产业的百年历史。每一块砖、每一扇窗都浸透着丝韵,让我真切感受到丝绸文化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承。”
六合丝厂的蜕变始于2022年。六合集团借着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的契机,对六合丝绸博览园31个子项目进行修缮,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保护历史建筑原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景区实现从“活”起来到“潮”起来的华丽蜕变。今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发展答卷。
“以‘丝绸源点・百年六合’的品牌旗帜为核心,六合最显著的变化藏在‘内涵’与‘体验’的双重升级里。”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讲解员陈影星告诉记者,厂区内每一处改造、每一项业态,都在印证着六合从“工业记忆”到“文旅名片”的华丽转身。如今的六合丝厂,早已褪去传统工业厂区的单一底色,蜕变为集历史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体验、艺术熏陶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让游客的游览舒适度与体验感大幅提升;研学活动的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项目的创新落地,更让它彻底摆脱了单纯丝绸生产工厂的旧定位,成为高坪区以“丝绸源点”品牌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历经百年发展,如今的六合丝厂已构建起从栽桑养蚕到终端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是中国西部现存最完整、规模较大的缫丝业活态遗产。“丝绸源点”称号、“中华老字号”荣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些标签背后,是其从单一生产向“产、文、旅”融合的跨越。
为进一步释放“丝绸源点”品牌势能,高坪区精心规划“丝绸文化・寻源之旅”精品旅游路线,串联六合染房、剑杆织机车间、六合剧场、六合院等特色节点。沿路线探索,游客既能在六合院、机具展陈馆中,细品千年丝绸的人文韵味;也能在剑杆织机、有梭织机的运作场景中,触摸“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的历史脉络;更可通过六合染坊织染研学、《东方丝源》沉浸式的演艺观赏与六合小火车漫游,亲身感受百年六合的传奇过往,感知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将坚定以‘丝绸源点’品牌为引领,高标准打造世界丝绸源点景区,加速推进丝绸源点4A级景区创建,夯实品牌发展根基。”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袁钢表示,下一步,高坪区将提速六合丝博园、嘉陵江文化产业园(嘉陵江博物馆)建设步伐,深耕丝绸文创产品开发,深化非遗活化传承,拓宽品牌传播矩阵,联动周边优质资源构建多元文旅消费场景,全力提升“丝绸源点”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辐射力。
全媒体记者 唐艺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