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的海外度假视频,竟让央视主持人杨帆瞬间成为舆论焦点。3800元一晚的小木屋、随口一句的“钱白花了”,如何掀起这场关于公众人物行为边界的大讨论?

央视主持人杨帆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家庭旅行分享,会让自己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就在上周,杨帆带着妻女前往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度假,并在社交平台连续发布旅行视频。
视频中,碧绿的湖泊、巍峨的雪山、悠闲的野生动物,以及一家人温馨互动的情景,本应收获祝福点赞。然而,事情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评论区很快被各种质疑与批评淹没。
事情始于8月中旬,杨帆利用暑假尾巴带着妻子和女儿前往加拿大班夫和贾斯伯国家公园旅行。这两个位于落基山脉的公园以碧绿湖泊、雪山和野生动物闻名,吸引全球游客。
在硫磺山游览时,天气状况不佳。气温很低,下着小雨,一家人穿着羽绒服仍感到寒冷。他们选择坐索道上山,却没想到途中天气恶化,突然打雷,雨伞被风吹得变形。
杨帆的女儿中途放弃登山,杨帆和妻子继续登顶后却因为大雾什么也看不见,他无奈吐槽“这钱白花了”。这一幕被网友戏称为“现实版人在囧途”。

为了补偿登山的遗憾,杨帆在山脚下预订了一间特色小木屋。这小木屋周围树林环绕,野生小鹿随处可见,甚至透过房间窗户就能观察它们。
杨帆女儿看到小鹿后兴奋得手舞足蹈,杨帆也觉得这住宿体验很值。然而当网友发现这样的小木屋一晚要3800元,几乎相当于很多打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时,争议瞬间爆发。
有人批评他“拿着央视的资源,却高调炫海外生活”,还有人直接给他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甚至有人翻出他之前视频里的细节,指责他张口闭口“国外这里好那里好”。
随着争议升温,网友很快分成两大阵营。质疑派的声音尖锐而直接:“国内挣钱国外挥霍”的批评不绝于耳。
有人甚至以“国内美景多”为由,质问他“咱们国家有那么多雪山湖泊,为啥偏要带孩子去国外?” 公众人物是否拥有私人空间成为争论焦点。

支持派则认为网友过于苛刻。他们翻出杨帆去年的视频,指出他之前带女儿下乡摘玉米被夸“接地气”,冬天逛北京胡同买糖葫芦也被赞“有生活气息”。
同样是带娃,为啥国内活动就是“亲民”,国外旅游就成了“崇洋”?支持派强调旅游是个人自由,杨帆没违法没违德,不应该因为“央视主持人”的身份就不能带孩子看世界。
面对愈演愈烈的争论,杨帆和家人选择了沉默应对。争议发酵三天后,网友发现他停更了。
他最后一条视频停留在5天前,内容还是加拿大的行程。更巧的是,他妻子也在4天前断更,且那条视频里全程没出现杨帆的身影,明显是在“避嫌”。
有网友查了杨帆的账号IP,发现显示在美国,这个发现让质疑声更加激烈。一些人猜测他断更就是因为“躲去美国被发现,不敢再发声”。

杨帆妻子在最后一条视频的结尾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人生就像邮轮,有靠岸就有启航”。这番话也被视为他们对整个事件的间接回应。
公众人物分享家庭旅行本是寻常事,杨帆的事件却意外揭示了数字时代身份与话语权的复杂交织。
如今杨帆账号依然停更,之前的视频也还在。多数网友认为,过段时间他会恢复更新,毕竟这事儿没涉及违法违规。
网络时代,如何把握分享的边界,不仅是杨帆,也是所有公众人物面临的一道现实考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