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范县这个地方,很多人都觉得新鲜,因为它有个特别的标签,就是县城不在自己省里头,而是搁在邻省山东那边。范县是河南濮阳市管的一个县,位置在河南东北部,靠近黄河边上,总面积六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五十来万。县城本该是县里的核心,可范县的老县城却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樱桃园镇里头,形成一块飞地。这事儿不是凭空来的,得从历史说起。
范县历史挺长,西汉时候就设县了,那时候叫范邑,属于齐郡,后来历朝历代归属变来变去,主要在山东地界上。明清时候,它隶属山东曹州府,到民国时期还是山东的。建国后,行政区划调整频繁,先是归平原省,然后1952年平原省撤了,范县划到山东聊城地区。1956年,又把濮县和观城县部分并进来,县城从古城镇迁到樱桃园北部,那时候樱桃园还是范县的一部分,一切正常。
事情的转折在1963年,那年夏天,金堤河上游河南那边下大雨,洪水冲下来,下游范县和寿张县遭了大灾,水深两米,农田房子全泡了。灾后,河南山东两省为水利问题闹矛盾,谁管上游谁管下游,扯不清。1964年4月,国务院出面调解,把金堤以南的范县和台前县部分划给河南,当作泄洪区,这样河南就能统一管黄河下游的防洪事儿了。金堤以北的五个乡镇,包括樱桃园,归到山东莘县。可县城就在樱桃园里头,没动地方,就这么成了河南在山东地盘上的孤岛,离河南县界五公里,四周全是山东土地。
这种格局持续几十年,给当地人带来不少麻烦。范县大部分居民住在金堤南的河南地界,去县城办事,得先跨省界进山东。比方说办身份证、结婚证啥的,本来县里的事儿,现在得绕道。路程不算远,五公里而已,但省界在那儿,心理上总觉得别扭。以前通讯不发达,电话区号不同,河南用0393,山东用0635,县城用山东的,打电话还得加长途费。缴费也乱,水电煤气按山东标准收,河南居民得按外省规矩来。
学校医院也受影响,县城里的学校用山东教材,河南学生上学得跨省,医疗报销政策两省不一样,看病得多掏钱。行政上更复杂,范县政府得跟山东部门协调,修路建桥啥的,得两边商量。比方道路维护,主干道连着莘县,出问题了范县管不了,得找山东合作。治安管理也得两省联手,抓个小偷可能涉及跨省追捕。应急时候更棘手,洪水来了,救援得两省调兵。这些事儿听着小,积累起来让老百姓觉得生活不顺当,办事效率低,花的钱时间多。
范县飞地不是独一份,中国有不少飞地,但省级飞地少见。飞地就是一块土地被别的行政区围住,不连本家。范县这个是历史遗留加行政调整造成的。全国飞地多在基层,村镇级别的,省级像范县这样县城飞出去的,挺罕见。其他地方有河北三河的飞地在北京天津间,内蒙古有飞地在辽宁啥的,但范县的特别在县城这个核心飞了。飞地问题不光中国有,世界各地都有,欧洲小国多,飞地常见,像西班牙在摩洛哥有飞地。范县的飞地反映出中国行政区划的复杂性,建国后区划变迁多,为经济发展和防灾需要调整边界,结果留下这些尾巴。范县飞地面积不大,就樱桃园镇一部分,但影响大,因为县城在那儿。
当地政府也没闲着,早想解决这事儿。1990年,范县设城关镇,开始规划新址。1994年,河南省批了在金堤南的十字坡建新城区,选址靠近县中心,方便管理。施工从那年开始,建办公楼、住宅区、道路啥的。1997年7月,主要政府机构迁到新城,县委县政府带头,结束了县城在省外的日子。现在居民办事去新城,不用跨省,效率高了。新城区发展快,吸引投资,工业商业起来,经济比以前活络。范县主打农业,黄河边土壤肥,产小麦玉米,还搞养殖。新城建好后,带动周边,居民生活质量上台阶。教育医疗也集中新城,学校医院升级,学生看病方便。
不过飞地没完全消失,老县城樱桃园还在飞地里,部分机构如客运站留在那儿。范县城关镇分成南北两部分,北在山东,南在河南。管理上还是得分开协调,两省签协议,共享资源。比方供水供电,飞地部分用山东的,但范县出钱维护。治安上,山东警察管飞地,但范县有派出所。交通上,客运站连河南线路,得两省批车牌。近年来,两省合作好,聊城和濮阳联手,搞联合执法,简化手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