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台儿庄用一场惊天大捷,将“必胜”两个字写进民族史册。抗战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打开城门,只为让你亲耳听见城墙里的心跳,亲眼看见弹孔里的光。9月1日至7日,台儿庄古城等六大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实行门票免费,向英雄致敬,也向今天的你发出邀请。
在台儿庄,每一块砖、每一道墙都铭记着英雄的故事。裴克先逆袭清真寺,57名勇士血战到底;徐运泰血洒箭道街,用生命捍卫阵地;刘守玟在硝烟中绽放,用青春诠释大爱。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些故事,带你重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裴克先逆袭清真寺
1938年3月27日下午3时,第186团部署城内外攻守部队,以第三营禹功魁部任清真寺之攻略。晚6时,8连实施逆袭。连长裴克先身先士卒,众士兵紧跟其后,向清真寺发起冲锋,冲破门楼,突入寺中,但被敌堵塞于院内。该连被团团围住,敌我双方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日军拼死抵抗,我军奋力冲杀。苦战多时,8连官兵全部殉国。
徐运泰血洒箭道街
1938年4月1日,从北门突入城内的日军,在重机枪、掷弹筒火力及催泪弹掩护下,多次向箭道街街头堡发起连续进攻。负责守卫此处的186团7连官兵,当即奋起反击、拼死抵抗。连长徐运泰手持大刀冲锋在前,双手挥舞间接连斩杀3名日军;全连战士亦紧随其后,人人挥舞大刀奋不顾身,凭借近战拼杀大显神威,平均每人以刀刃敌两人半,最终成功击退日军攻势,牢牢守住了街头堡。
激战过程中,徐运泰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仍不肯退缩。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毅然同时拉响两颗手榴弹,扑向敌群,与围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用生命践行了守卫阵地的誓言。
五十七把大刀定乾坤
1938年3月30日,为夺回被占领的西北城角,31师组织了57人奋勇队。师长池峰城在队员出发前训话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军人宁可死在战场,也不能回退一步!”说完发给队员每人十块大洋。队员接到大洋全都扔到地上说:“师长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我们只有一个请求,死后给我们立块碑,让后人知道我们是为了抗日而死的就够了。”深夜,奋勇队出西门沿城墙绕至西北角城外,爬墙入城,持刀肉搏。经一夜拼杀,仅13人生还。
硝烟中绽放的百合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湖南长沙女子中学18岁女中学生刘守玟毅然弃学离乡,参加抗日战地救护团。在台儿庄战役禹王山战斗中,刘守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阵地救护伤员。在救助一位受伤的连长时,刘守玟抓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砸向日军军官,但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背部,当场昏迷。战事结束后,刘守玟被民工救走,送到陈塘村伤兵所。但终因伤重,不治而亡,葬于村东乱葬岗。2004年7月,刘守玟的遗骸迁返故土,安葬在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
前仆后继的兄弟连长
1938年4月22日,1084团3营1连连长赵克率领全连士兵连续打退了日军的7次进攻,最后不幸在白刃肉搏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战斗结束后,其兄赵继昌(1084团6连连长)把赵克的尸体从硝烟战火的土尘里扒出来,发现了赵克写于4月20日的家书。赵继昌将赵克的尸体火化后,用一个绿色军用帆布袋装着骨灰,天天挎在肩上,一直苦战到4月28日,因受重伤被送到后方医院救治。康复后,赵继昌返乡将赵克的骨灰和遗书交到父母手中。
这些镌刻在台儿庄砖瓦间的英雄故事,是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挺直的脊梁,是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写就的精神丰碑,深深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致敬先烈,更让每一份“家国担当”的信念在传承中愈发坚定。
9月1日至7日,台儿庄古城等六大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实行门票免费。向每一位英雄致敬,也向你发出邀请。这是一场穿越80年的对话,也是一次铭记历史的旅程。带上敬意,带上好奇,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台儿庄,感受那段不朽的岁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