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389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超过7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5.8%、14.5%。”8月5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介绍了一组数据。
这组数字背后
是西藏从“世界屋脊”的高原奇境
向全球旅游热土华丽嬗变的壮阔历程
天路铺就:
交通网打通旅游“生命线”
8月6日清晨的拉萨火车站,一列蓝白相间的高原动车“复兴号”正准备前往林芝。拉萨火车站值班站长巴桑看着“复兴号”感慨道:“2010年时,火车站一天就几趟绿皮车,车厢人也不多。如今,车站日均发送旅客超万人次,其中七成是旅游团。”车厢内,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张力扬望着窗外的雪山感慨道:“以前去林芝,坐汽车要颠簸8个小时,现在3个半小时就到了。”
这条2021年开通、正线全长超403公里的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结束了藏东南不通铁路的历史,构筑起拉萨、山南、林芝三地间的“3小时经济圈”。这条“天路”开通后的第一个月,便运送旅客10.6万人次,日均3500人次,如今拉林铁路已成为游客探秘西藏的黄金通道。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拉林铁路、拉日铁路形成了7小时‘快旅慢游’体系,游客不仅节约了出行时间,还可以饱览沿途风景。未来,集团将继续加大沿铁路线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最大程度满足游客出行需求,打造好‘天路格桑花’品牌。”
更广阔的立体交通网络也在雪域高原铺展开来。林芝米林机场的值机柜台前,杭州游客孙女士正在办理返程手续。“10年前,朋友来西藏,辗转3天才到拉萨。现在我们直飞林芝,3天就能玩遍桃花沟、鲁朗小镇,还能自驾去拉萨。”
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规划处副处长杨露用数据佐证这一变迁:“林芝机场通航后,当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34倍和103.8倍。”
而西藏的公路旅游尤其是自驾游近年来也呈现明显增长态势。2024年1月5日,国道345线青海玉树杂多段和国道317线西藏巴青段的连接线正式全线贯通启用,使西宁到拉萨的路程缩短了120多公里,成都到拉萨的路程缩短了300多公里。
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12.49万公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连接五大洲。曾经“进藏难”的叹息,已化为“全球通”的自信,西藏逐渐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全域绽放:
从“点状观光”到“全域体验”
在米林市扎贡沟景区,晨雾缭绕中的野生黄牡丹花瓣上挂满露珠,四川游客李钊轻嗅着黄牡丹的芬芳感慨道:“我很早就知道扎贡沟有黄牡丹,但那时交通不发达,带着家人来旅行不方便。2021年拉林铁路通车后,每年我都过来游玩,体验一年比一年好。”
多年来,米林市以黄牡丹资源为依托,举办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节庆期间,这座藏东南小城会涌入上万名游客,有力推动了农文体旅药融合发展。而这样的场景在今日的西藏已成常态。
8月18日凌晨,羊卓雍措湖畔银河。星联CSVA摄影师 蒋晨明 摄
“过去游客们在布达拉宫广场拍张照就走,如今他们钻进山谷拍桃花、蹲守雪山观星空,甚至为学习制作唐卡住上半个月。”在西藏从事旅游业30年的导游次仁感叹,以前,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是仅有的几个“打卡点”,而今,他的团队已设计出12条主题线路,涵盖冰川徒步、藏药研学、非遗工坊等深度体验。
这一变化也让布达拉宫讲解员才旺贡嘎感触颇深。40年前,他为了背熟20多页的手写讲解稿而彻夜不眠:“那时,游客只问‘这里主要供奉什么佛像’。现在,他们更爱听文成公主的传说、白宫墙的涂料是什么。”
目前,西藏旅游已经实现了从“点状观光”到“全域体验”的质变,传统景点布达拉宫、大昭寺依然闪耀,更多“藏在深闺”的资源被逐步唤醒——藏东冰川、珠峰大本营、藏医药康养等新产品蓬勃兴起,“唐卡村”“木雕村”“藏香县”等特色文化IP遍布全区。
高俊虎 摄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表示:“我们重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一批文旅项目相继落地,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4年,全区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8%,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8%。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1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7%。”
旅游富民:
千家万户端上“旅游碗”
夕阳下的八廓街熙熙攘攘,玛吉阿米藏餐厅的服务员端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穿梭于顾客之中,虽然忙碌脸上却满是笑容。服务员次仁卓玛说:“3年前餐厅一天最多有20桌客人,现在旺季能达到50桌,工资也跟着涨了一倍多。”
塔尔钦小镇中心街道南望,可见终年积雪的纳木那尼峰。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以前阿妈背水桶忙碌,今天我编条哈达能卖上百元。”八廓街摊位前,央金指着手工哈达上的创新纹样笑得十分灿烂。夕阳掠过布达拉宫的金顶,一条由旅游产业编织成的“哈达”,串联起千家万户的致富梦。
而远在阿里地区的巴嘎乡(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00后”扎西旺秋经营着一家藏餐馆,他说:“过去放牧靠天吃饭,现在端上‘旅游碗’,日子稳当多了。”
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新开的文创咖啡馆一角。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这座因冈仁波齐转山路线而兴起的旅游小镇,如今聚集着135家民宿酒店,旺季仍一房难求。巴嘎乡副乡长巴桑琼达说:“去年全乡旅游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0%,连牧民的帐篷也成了星空营地。”
而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拉萨市波玛村,游客可以住进“德吉藏家”民宿,领略“拉萨后花园”的魅力。波玛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扎西次仁说,2016年以来,波玛村积极打造“德吉藏家”品牌,直接带动2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每人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间接带动当地群众500余人受益,每人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5年全市旅游业直接带动就业25万人,间接受益人口达58万人以上。
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旅行社数量的增长,吸引了更多人从事导游工作。老导游次仁回忆:“2010年,整个西藏才百家左右旅行社。现在,光冈仁波齐旅游线路就至少养活了50个导游家庭。”
羊卓雍措观景台 石永亭 摄
从青藏铁路通车
到“复兴号”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从外国探险家笔下的“禁地”
到6389万游客踏足的热土……
西藏旅游用60年
完成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嬗变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文化西藏
【主编:谭其露丨编辑:桐桐】
大家好呀!我们是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官方账号,想了解更多关于西藏旅游干货、西藏风土人情的小伙伴,请多多点赞、评论、分享!
关注我们账号,带你走进最美西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