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小志又来挖宝啦~
今天要带大家逛的是——
崇州市博物馆
它是2024年新晋的国家三级博物馆
听说,这里的文物不得了
战国带钩的金光晃眼两千年
精致的西汉虎纹小刀锋利得能刮竹简
还有体量之大的“镜王”!
......
▲崇州市博物馆(杨遇春宫保府)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崇州市博物馆于2024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馆址在崇州市崇阳街道大东街306号。
基本情况
崇州市博物馆依托杨遇春宫保府、罨画池两大文物保护单位,“馆舍一体”“馆园一体”,分为文物展示区、古建园林区、社教活动区、服务设备区和办公区5个部分。设有1个临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另设有学术交流厅和多功能厅,用于举办会议和学术报告、讲座。
2022年末,博物馆占地面积42759平方米,建筑面积7345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20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84年6月,成立崇庆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2012年11月,在崇州市文物管理所的基础上成立崇州市博物馆,保留崇州市文物管理所牌子。
2014年1月,崇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崇州市博物馆设在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遇春宫保府旧址。
2014年12月,崇州市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2019年12月,崇州罨画池博物馆并入崇州市博物馆。
2024年,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藏品
崇州市博物馆藏品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部分。
不可移动文物有杨遇春宫保府和罨画池。可移动文物类型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石器、金银器、古角牙、画像砖、书画、古籍等。至2022年末,崇州市博物馆登记在册文物15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3件、三级文物376件。
01 杨遇春宫保府
杨遇春,崇州人,清代中期名将。清道光六年(1826)平定新疆叛乱,晋封太子太保。道光十二年(1832)建府第于崇州,称宫保府。
至2022年末,存正、左、右三进院落,占地2459平方米,建筑面积1399平方米。
▲2021年在崇庆州文庙举行了祭孔大典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宫保府四周封火高墙,正面临街,大门门楣上石匾阴刻楷书“宫保府”,门厅后小天井、接旨厅、大天井、正厅,左右二进院落对称,前厅与大门并列,后厅硬山式屋面。全部建筑均为单檐、青瓦、花脊,是四川境内较为完整的清代高级官员府第,于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02 罨画池
占地面积4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由古典衙署园林罨画池、崇庆州文庙和陆游祠三位一体组成。
三处古建筑群既有各自内容和特色,又相辅相成,集清代建筑艺术大成。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
一级文物。铜器,错金工艺。长23厘米。1987年,在崇庆县(今崇州市)大划乡四村三组出土。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该带钩整体略呈S形,鸭首,带身如调羹,凹面有一圆钮,钮径1.7厘米,凸面为彩色而富于变化的雷纹和几何纹。带钩历经两千多年色泽仍然绚丽,熠熠生辉,有极高的青铜铸造和金银错工艺水平。
04 西汉虎纹铜小刀
一级文物。青铜器,书刀。通长19.6厘米,重344克。1991年,在崇庆县三江镇五村出土。
▲西汉虎纹铜小刀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本书刀为西汉时期文房工具。西汉时期,书籍均为竹简,一旦书写错误,需用刀刮去重写,便有了书刀。本件书刀头微翘,刃部向前收分,刃口极为锋利。刀柄两侧分别有浮雕蟠虺、虎、鸟等,均作奔跑腾跃姿势,动感很强。柄端镂空成穗状花蕾。本书刀虽经沧桑岁月,现仍然完好无缺。
05 明“鹏路”铭文铜镜
一级文物。铜器,生活用具。直径44厘米,体量之大堪称“镜王”。20世纪50年代在崇庆县道明乡无根山出土。
▲明“鹏路”铭文铜镜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铜镜镜面微凸,光亮如新。背沿反唇,沿内有三道凸棱弦纹。背面中心为半球形钮。钮右浮雕山峰,下部波涛翻滚,浪卷半空。左边一鹏从波涛中腾空而起,直冲霄汉。鹏龙首龙爪鳞身,鸟翼鱼尾,振翅有力,与山海结合构成气势磅礴、极富动感的国画。画面占镜背四分之三。上部方圈内横排楷书阳文“鹏路”二字。
06 东汉谒见画像砖
一级文物。砖瓦、画像砖。长54厘米,宽36厘米,厚6厘米。在崇州市元通镇出土。
▲东汉谒见画像砖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该画像砖绘图为仓房台阶上宾主二人衣冠楚楚,左边一人席地而坐,身后有一仆从侍候,右边一人双手执板跪拜。后一人由侧屋而出,身背粮食,似主人向客人赠送礼物,反映墓主日常生活场景,显示墓主生前较高的身份地位。
本画像砖两端分别有榫头和榫槽,该形制仅见于崇州。
07 新石器时代三孔石钺
二级文物。新石器时期,石器,礼器。1997年,在崇州市上元乡(今街子镇)忙城村双河遗址出土。
▲新石器时代三孔石钺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该三孔石钺为浅灰色,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弧形刃,偏锋。上部钻有3孔,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一孔位置略靠下。孔为单向钻成,内壁光滑。通体打磨光滑,没有使用痕迹,专家判断为礼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基本陈列
至2022年末,崇州市博物馆展陈面积720平方米。基本陈列分为“钟灵毓秀·人文崇州”和“蜀中之蜀·千载遗珍”两部分,前者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展示崇州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后者以精美实物展示崇州厚重的文化底蕴。
钟灵毓秀·人文崇州
该部分分为7个单元。
建制沿革单元,主要记述历史上在今崇州地域内设置的重要行政机构,及其变化过程。如历史上设置过江原县、蜀州、崇庆州等。
自然地理单元,主要展示崇州市的地理构造、气候特征、资源等。
自然风光单元,主要介绍以街子古镇为代表的崇州市优美的自然风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主要展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道明竹编和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怀远藤编、街子汤麻饼、怀远三绝、金鸡风筝和崇阳大曲。
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古迹单元,主要介绍双河遗址、罨画池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遇春宫保府等8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明寺等16处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等16处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及崇州市众多的风景名胜区。
历史文化名人单元,主要介绍常璩、唐求、唐慎微、杨遇春等崇州文化名人、英杰志士以及曾到崇州为官的陆游和赵抃。
蜀州八景单元,向观众展示清代诗人晏补之笔下的东湖夜月、前村牧笛、市桥官柳、东阁红梅、天目晓钟、西江晚渡、岷山晴雪和白塔斜阳等古蜀州八景图。
蜀中之蜀·千载遗珍
至2022年末,展出文物255件,分设石刻、钱币、陶瓷、雕塑、文房等8个单元。
▲崇州市博物馆展厅一角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凿石刻画单元,分为宋代买地券、明代墓志和东汉画像砖等3个部分,该3种石刻艺术品属较为独特的类别,体现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生死观念。展出有一级文物东汉谒见画像砖,二级文物东汉宴饮画像砖、篷车画像砖、轺车画像砖等。
熔金造物单元,分为兵器类、编钟类、生产生活用器类等,以青铜器为主,种类丰富,造型优美。展出有一级文物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西汉虎纹小刀、明鹏路铭文铜镜等“镇馆之宝”。
抟泥为陶单元,展出各个时期的生活陶器,包括崇州市公议乡天福窑址出土的隋代和唐代陶器。
方圆世界单元,展出远至西汉、近至民国的各个时代铸造的钱币。
瓷苑撷珍单元,展出唐、宋、明、清、民国等精美瓷器,包括在崇州市公议乡天福窑址出土的唐代瓷器、文井江镇出土的明代瓷器以及清代杨氏宗祠祭器等。
雕塑造像单元,展出宋代陶塑,清代佛造像,清代、民国插屏等。
文房雅事单元,展出精美字画、印章、砚台、笔洗及其他文具。展出有清杨遇春宣庆积勤图、清山水铭文驼骨笔筒等。
上调文物单元,以图片形式展示崇州市博物馆上调的3件文物,分别是上调至四川省图书馆的《洪武南藏》、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纳玛象化石(下颚骨)、四川博物院的明代金冠。
参观攻略
地址:
崇州市崇阳街道大东街306号宫保府内。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
可乘坐地铁18号线至崇州站,再换乘公交或打车前往;自驾可导航至博物馆地址。
门票:
免费参观,需提前预约。详情请查看"崇州文博"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